首頁 外國文學史(下冊)

二、《靜靜的頓河》

字體:16+-

《靜靜的頓河》(1928—1940)是20世紀蘇聯文壇的一部巨著,主要描寫頓河哥薩克在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國內戰爭)和兩次革命(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的曆史巨浪衝擊下的浮沉、聚散和變化。作者以恢宏的曆史意識觀照俄國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哥薩克社會,深刻地表現了頓河哥薩克的社會景象、曆史特征和精神風貌。這部熔鑄了十月革命現代意識與頓河哥薩克曆史命運的悲劇史詩,為作者贏得了廣泛的世界聲譽。

為了表現嚴酷的現實,《靜靜的頓河》著意把中農哥薩克置於敘事的中心。小說開始的時候,頓河哥薩克已經出現了日趨激烈的階級分化,富農珂爾叔諾夫家雇工成群,貧農珂曬沃依家則一貧如洗;村中富商莫霍夫家裏連門把手都鍍了金,可是丁鉤兒等工人連生計都難以維持。第一次世界大戰驅使哥薩克從邊遠的草原匯入了曆史的巨流。戰爭引爆了革命,使摒棄了軍人天職的哥薩克在十月革命後轉向了蘇維埃,以波德捷爾珂夫為首的頓河哥薩克革命軍事委員會接管了頓河軍屯州的全部政權。但是,哥薩克要背棄傳統走向革命,注定要經曆血與火的考驗。在國內戰爭的嚴酷歲月裏,紅軍與白軍在頓河地區展開了反複的拉鋸戰。哥薩克不願放棄土地,幻想“頓河自治”,竟然在白匪的煽動下發動了三次暴動,不僅一度對紅軍構成了巨大威脅,也給自己留下了累累創傷。頓河掀起的這些曆史旋流,深刻地揭示了農業文明與現代戰爭之間的矛盾,真實地表現了哥薩克浴火重生的悲劇裏程。

肖洛霍夫對頓河哥薩克曆史命運的描繪,始終凝聚著他對重大的現實問題的思考。作者敢於直麵嚴峻的現實,全麵探討哥薩克暴動之曆史、階級、社會的根源。在深層意義上,哥薩克暴動乃是源於自身那種保守、凝滯的精神狀態,即哥薩克世代相因的傳統觀念和特權思想。就表層原因來考察,除白匪軍官、反動富農和外國武裝幹涉軍的反革命煽動之外,哥薩克暴動的原因更有哥薩克與俄羅斯、烏克蘭之間的族群矛盾和紅軍的失誤。1918年,哥薩克第一次暴動的導火線是潰退到頓河地區的烏克蘭赤衛軍任意搶劫和強奸婦女的不法行為,次年第二次暴動的直接起因是紅軍進入頓河草原後對哥薩克的過火鎮壓。這些描寫,從政治的角度提出了區分敵我、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從政策和策略的角度提出了避免極“左”錯誤、鞏固工農聯盟的問題,從道德的角度提出了實行革命人道主義的問題,從而藝術地總結了頓河地區社會主義革命的曆史經驗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