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麽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裏不知要好多少!
——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留在南極的遺書
極度嚴寒、極度幹燥、極度缺氧、最遙遠的冰穹、冰蓋最高點、人類不可接近之極……這些是人們描述南極冰穹A常用到的關鍵詞。
冰穹A,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個簡單而遙遠的地理名詞,其字詞間的凶險,很難體會。但對於我,卻非比尋常。五年前,在經曆了層層海選和嚴酷的“魔鬼訓練”之後,我成為了中國第21次南極科考內陸冰蓋隊隊員和CCTV隨隊記者。
2005年1月18日,我與12名科考隊員一起在人類曆史上首次到達這個“人類不可接近之極”,確立了南極冰蓋最高點的準確位置。
四年後,中國南極昆侖站成功建成,它就佇立在我們2005年確定的冰穹A上。2009年1月28日晚七點,《新聞聯播》的頭條新聞正播發著昆侖站建成的消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致電我國南極考察隊,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南極昆侖站的建成表示熱烈的祝賀。看著電視上從昆侖站現場發回來的冰蓋照片,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在視線的模糊迷離之間,時光唰的一下閃回到了2004年8月29日,我們南極內陸冰蓋隊“魔鬼訓練”的第一天——
615,616,617,618,619,…
我默默數著向前邁出的步數,用數字的增長來寬慰自己距離宿營地越來越近了。沉重的宿營裝備壓得我直不起腰來,每挪動一步就得像死魚一樣張大嘴喘上兩口氣,心髒搏動的聲音被無限放大著,在寂靜的山穀裏回**。
“魔鬼訓練”的集訓地點位於新疆51號冰川,這是國家海洋局極地辦為我們精心挑選的,據說環境與南極冰蓋最高點Dome-A高寒、高海拔、氣壓低、空氣含氧量低“兩高兩低”的特點相對接近。據極地辦曲探宙主任介紹,為期一周的高強度訓練有四個目的:一是通過訓練、測試選拔內陸科考隊員,在模擬環境中淘汰不合格的預選隊員,為今後挑選內陸隊員積累經驗;二是讓預選隊員學會野外生存技能和極地自救方法;三是讓預選隊員在生理和心理上提前適應艱苦環境;四是讓預選隊員之間加強了解,便於今後的行動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