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類思維的自然史:從人猿到社會人的心智進化之路

譯者後記

字體:16+-

2015年3月16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學術著作編輯關雪菁電郵給我,提到手頭有一本新簽版權的選題,是在德國萊比錫馬普研究所工作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邁克爾·托馬塞洛(Michael Tomasello)2014年的作品《人類思維的自然史》(A 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Thinking)。這本著作較為詳細地分析了人類的社會性和認知之間的聯係。關雪菁編輯在電郵中的介紹是“自從達爾文開始,思想家們還難以從根本上找出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本質差異所在。托馬塞洛匯集他超過二十年的人類和類人猿的比較研究研究指出,合作社會互動是我們認知獨特性的關鍵。一旦我們的祖先學會與他人一起追求共同的目標,人類便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進化之路。”同時還介紹了另外一本小書《我們為什麽要合作》(Why We Cooperate),和這本書的主題有很多聯係。

由於這些工作涉及我教學和研究的領域,如發展心理學、比較心理學等,因此,他們希望我來承擔上述作品的翻譯工作。

盡管我一再跟自己說,不要再接寫書、譯書的工作了,但因為是托馬塞洛教授的書,我還是動心了,因為我是他的忠實粉絲。

我們的實驗室都是比較與發展心理學實驗室,雖然我們比較的物種不完全相同,但研究的興趣點很是契合。在2008年7月20日到7月25日赴德國柏林參加第29屆國際心理學大會前夕,我特意去了萊比錫。那裏既是心理學的發源地,也是托馬塞洛領導的實驗室所在地。會議期間,還特別選聽了伯施(Boesch)和托馬塞洛關於黑猩猩是否有文化的辯論,從而對托馬塞洛教授的觀點有了一些了解。而由於大家關心的問題很多是相通的,因此,我們實驗室一直跟蹤托馬塞洛實驗室的文獻,所以對這些書中提到的實驗工作非常熟悉。但這兩本小書很多是研究工作的理論總結和思考,包括大量的哲學樣論述,所以翻譯起來還是感覺艱澀難譯。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