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萍蹤寄語

利物浦

字體:16+-

英國棉織業大本營的蘭開夏有兩個最著名的城市:一個是曼徹斯特,記者在上次通訊裏已略述梗概了;還有一個是利物浦(Liverpool),在蘭開夏西南沿海的一個船業中心,有英國的“西方門戶”之稱。該埠沿岸接連著的船埠達六哩半之遠,港內水麵積有四百七十五畝之廣,無論怎樣大的輪船都能靠岸。英國進口貨的四分之一和出口貨的五分之二,都經過利物浦。該埠除在運輸上占重要地位外,最重要的工業是造船,故大規模的船塢,連綿數裏,坐著架空的電氣火車,沿船埠兜了好半天還看不完。但是英國的出口貿易,既跟著世界經濟恐慌而踏上了倒黴之路,運輸業當然隨著一同倒黴。曼徹斯特到了倒黴時代,利物浦也不得不到了倒黴時代。繁榮時代,規模越大越值赫;倒黴時代,規模越大越糟糕,越難收拾。在一九三二年的一年中,造船業工人有一半以上失業;船埠工人及水手有三分之一以上失業,形勢嚴重,可以想見。

記者於十一月三十日上午十一點三十分鍾由曼徹斯特乘火車動身,下午二點十分鍾到利物浦。市麵蕭條,較曼徹斯特露骨得多。在利物浦大學地理學院肄業的朋友塗長望君(《生活》的讀者)到車站來照拂,並承他陪伴了兩天,誠摯可感。記者此次出國最感愉快的是借著《生活》的媒介,遇著許多有誌的青年朋友,塗君也是其一。我們雖未曾謀麵過,但卻是一見如故,快慰平生,因為我們在精神上都早成了好友。塗君說利物浦大學地理學院教授(兼院長)羅士培對中國非常表同情,叫我去談談。當天下午四時左右便同往,將近該校和進了該校的時候,陸陸續續看見男女同學迎笑著對塗君打招呼,態度都很親熱。據塗君告我,該校因羅士培教授對中國異常表同情,每討論到遠東問題,總是幫中國,所以造成風氣。他所主持的地理學院的男女生近百人,都是對中國特具好感的。我才恍然於許多男女生對中國人的親熱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