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卡尼尼:音樂史上最著名的指揮家之一,生於意大利的帕爾馬,就讀於帕爾馬音樂學院,學習大提琴,曾先後在斯卡拉、紐約等地任指揮。後半生住在美國,拒絕為德意法西斯指揮演出,他的指揮風格以條理清晰、脈絡分明、節奏明快、生氣勃勃著稱。
在當地,裏約熱內盧樂隊長萊奧波特·米蓋茨享有盛名,他十分敬業,畢生都兢兢業業工作,研讀歌劇、樂曲,指揮樂隊演出,熱烈希望在音樂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可走的是一條彎路,命運為他準備的是一個跳板,不是因為他在指揮上的業績,而是因為他有一次拒絕指揮。這才使他的名字得以流傳下來。
1886年春天,米蓋茨精心地準備著威爾第的《阿依達》在裏約的首次演出;但是來自米蘭的意大利歌唱家和樂隊卻對米蓋茨不買賬,他們要求一切都要按照米蘭的方式。在彩排時歌唱家羅威裏(應當感謝此人!)拒絕在米蓋茨指揮下演唱,樂隊也不願意演奏。這使米蓋茨大為光火,他摔掉指揮棒,拂袖而去,聲言,隻要這些意大利人還在這裏,他就永遠不登台!
歌劇院的領導陷入尷尬的境地。米蓋茨受到觀眾的喜愛,有許多追隨者,再說票已售光,他應當回來。劇院經理蘇帕第、樂隊的副首席試圖勸他回心轉意,但他毫不妥協。到最後蘇帕第決定自己登台,可他一登上指揮台,大廳就響起一片喊叫聲:“米蓋茨!我們要米蓋茨!”蘇帕第窘態畢露,他離開了指揮台。觀眾大聲喧嘩,樂隊和演員不知所措。就在這當兒一個大提琴家從樂隊中站了起來,此前他一直沉默地注視著發生的一切,他走向劇院經理,毛遂自薦,此人就是十九歲的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此前他從沒有指揮過樂隊,遑論這樣一場規模宏大的歌劇演出。劇院領導為處境所逼,也為這位年輕人的果敢所感動,就接受了他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