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解字說文:中國曆史文選研究

三、錯別字

字體:16+-

書中錯別字有字形相似、字音相同或相近、注釋用繁體字等三種情況。

(一)字形相似

這種情況在書中多次出現,計有13條。

1.上冊書第75頁《孔子世家》注釋18“祓”字有誤。“祓”與“袚”字形易混淆。據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卷47《孔子世家》原文,“祓”應為“袚”。而就字義論,兩者有根本不同,“祓”為古代除災祈福之儀式,而“袚”為古代一禮服名。結合原文語境,從字義判斷,此處“祓”字應為“袚”。

2.上冊書第123頁《張騫傳》第2段注釋1“手仗”之“仗”當為“杖”。

3.上冊書第208頁《晉楚城濮之戰》注釋29“《十三經注流》本”當為“《十三經注疏》本”。

4.下冊書第326頁“小腆紀年附考二十卷”條第5行“作者晚年,另撰有《小腆紀傳》六十卷,補遺正卷”之“補遺正卷”當為“補遺五卷”。

5.下冊書第333頁《邵公諫厲王弭謗》第1段前注釋3“曆王時為王室卿士”之“曆王”當為“厲王”。

6.下冊書第366頁《永寧寺》注釋5“焚語音譯”之“焚語”當為“梵語”。

7.下冊書第399頁《二體》第1段前注釋5“東漢穎川穎陽”當為“東漢潁川潁陽”,即潁川郡潁陽縣。按:“潁”在中國古代常出現於特定地名中,如潁川郡、潁州、潁川縣、潁陽縣、潁陰縣、潁上縣、潁口、潁水等。

8.下冊書第399頁《二體》第1段後注釋5“屈氏”、“屈禽”當為“展氏”、“展禽”。

9.下冊書第401頁《二體》注釋3“東漢末年大學生的首領”之“大學生”當為“太學生”。

10.下冊書第403頁《書教下》注釋1“園,運轉無窮”之“園”當為“圓”。

11.下冊書第405頁《書教下》注釋3“灌指穎陰侯灌嬰”之“穎陰侯”當為“潁陰侯”,“賈誼建議列候就國”之“列候”當為“列侯”。按:據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卷95《灌嬰傳》,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封灌嬰為潁陰侯。對此,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卷41《灌嬰傳》有相同記載。為維護中央集權,賈誼向文帝建議列侯就國。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卷84《屈原賈生列傳》稱漢文帝在位初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之。”對此,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卷48《賈誼傳》記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