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月初,巴黎的音樂生活會暫時黯然失色,因為聖·德尼音樂節會吸引初夏所有的巴黎精英。巴黎北郊的聖·德尼或許並不聞名遐邇,不過在法國曆史和文化中卻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因為這裏有著“民族靈魂安放地”的美譽。即便雄偉如巴黎聖母院,在聖·德尼音樂節(Festival de Saint Denis)麵前也不得不黯然失色。中世紀及以後雄偉的大教堂數不勝數,從巴黎聖母院到亞眠、圖爾、夏特爾……許多大教堂是建築史上的奇跡,也是今天的曆史遺跡、旅遊勝地,不過在藝術版圖上,它們或許已經黯淡到接近黑暗的背景。
聖·德尼是個例外。法國有兩所大教堂擁有超然的地位,一所是蘭斯大教堂,曆代國王都必須在這裏完成加冕,方才算是名正言順;而另一所則是聖·德尼,從10世紀到18世紀所有的國王都安葬在這裏,甚至大革命後複辟的路易十八。蘭斯今天已經是一個小城市,盛產香檳酒,倒也適合加冕的喜慶氣氛,但藝術生活已經趨於平庸。若論頂級的藝術品質,則聖·德尼擁有臨近巴黎的獨特優勢,無論是音樂家還是觀眾都比較容易聚集,同時“靈魂安放地”的氛圍也使聖·德尼成為舉世聞名的宗教音樂勝地。許多明星大腕甘願放棄別處較高的酬金,而到聖·德尼參加音樂節的演出,也正是被其獨特的文化所吸引,如垂暮之年的科林·戴維斯大師。6月份巴黎人還沒有進入7至8月的夏季度假時刻,然而已經蠢蠢欲動的“有閑階級”極喜抓住春天的尾巴,去郊外的小城市休憩。許多因素集合在一起,聖·德尼音樂節自然聲譽愈隆。
我突然想起每年10月北京國際音樂節,必有在北京王府井天主教堂舉行的不對外售票的音樂會。教堂裏舉辦的音樂會音效獨特,尤其有餘音繞梁的效果,加之座位有限,請柬在黑市曾經炒到數千甚至上萬元人民幣。上海和廣州也曾經有在教堂裏舉辦音樂會的案例。不過,和聖·德尼相比,無論是建築的音效還是演出的水準,恐怕都無法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