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新聞采編實務

第三節 解釋性新聞報道材料的獲得

字體:16+-

近年來,新聞中的解釋性報道越來越多,題材也已經不再局限於事件新聞的範圍。有些值得提起注意的、有文章可做的社會問題、社會現象,都成了解釋性報道的對象。盡管如此,並不是任何一個新聞事件都需要、都適合寫成解釋性報道,如那些淺顯的、簡單明了的,或者是讀者熟悉,容易理解的新聞事件,就沒有必要特意加以解釋。

在國際新聞報道中需要用解釋性報道加以反映的事件,主要是重大而複雜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有影響的重大突發事件,某些科技成果,或者看上去不十分重要,但受眾卻表現出強烈興趣,對其背景原因的解釋便具有了價值。

與報道一般新聞相比,采寫解釋性報道對記者的要求更高,需要記者善於思考,有一定的洞察力和預見力,同時也要有較廣泛、深厚的知識積累,才能理解事件的背景、動機、環境、趨勢,對相關事件做出正確的解釋。

一、對新聞事件本身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作為新聞,解釋性報道同樣需要清楚交代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和為何這些新聞的基本要素,通過采訪對新聞事件本身有比較深入的了解。盡管新聞事實並不一定都要在文章中出現,但了解清楚事件本身仍舊是寫作的基礎。

二、多追根溯源,擴大采訪視野

解釋性報道的側重點在於揭示和解惑,回答“為什麽”和“如何”。有的報道還需要對事件作出評估,預測它的影響。這就需要記者在采訪中有意識地多問為什麽,更多地追根溯源,把采訪視野擴大到過去和未來,努力開拓思路,留意事件相關訊息。

三、多請教專家、行家,或對做出正確解釋有幫助的人

要對某一事件做出恰當的解釋,必須對與該事件相關的問題有準確、透徹的了解。由於解釋性報道涉及的議題往往比較複雜,麵也比較寬,需要許多專門的知識。因此在采訪中記者應多請教專家、行家,或對做出正確解釋有幫助的人,否則容易出現偏差,或者把次要問題看過了頭,或者沒有看出問題的重要性。例如,上麵提到的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宣布民族院主席、聯盟院主席和聯盟院外委會主席這3項任命時,美聯社記者的解釋性報道揭示了戈爾巴喬夫新職務潛在的重要性,而有的媒體卻認為戈氏出任的聯盟院外委會主席一職沒有其他兩個職務高,因而隻對另兩項任命作了報道。這樣的偏差對讀者、對媒體本身的信譽都會有所損害。在專業性比較強的報道中,這個問題尤其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