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12日、5月7日、7月24日和10月22日,新上台的美國第35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廣播中發表了四次影響巨大的廣播演講。由於演講是在總統府樓下接待室的壁爐前進行的,故稱為“爐邊談話”。
他在四次“爐邊談話”中極其巧妙地利用廣播這一強大的輿論工具闡明了實行“新政”的目標。美國新聞廣播界稱“爐邊談話”為美國政治史和廣播史上的裏程碑。
1.“爐邊談話”的時代背景
1933年初的美國,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席卷全國:許多工廠倒閉,學校停課,無數失業的人群流落街頭;各州的銀行相繼倒閉,全國的金融心髒停止了跳動。整個國家萬般激**,人民一片恐慌。不得人心的胡佛總統宣布說:“我們已經山窮水盡,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3月5日,羅斯福上台時,雖然華爾街街頭國旗飄揚,慶祝新總統就職,但證券交易所卻正式關閉了,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也關閉了。這是86年來破天荒第一次。為了挽救美國麵臨的經濟危機,羅斯福決定實行一係列新的經濟政策。然而,盡管他信心十足,聲威赫赫,但美國統治階層及大財團感到前途渺茫,對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反對羅斯福實行“新政”的各種勢力又在不斷設置障礙。麵對奄奄一息的美國經濟和攻擊“新政”的反對派,羅斯福感到在複蘇僵死的經濟同時,有必要首先大造輿論,指出美國並沒有走到盡頭,仍然有“出路”。他決定利用廣播這一輿論工具直接向全國闡明“新政”目標。在他之前,柯立芝和胡佛兩位總統都沒有對廣播演講這種形式發生過興趣。
3月12日,總統府樓下外賓接待室壁爐前裝上了全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相互廣播公司的擴音器。羅斯福被人用輪椅推進這個臨時布置的白宮廣播室後說,他希望講得自然些,就像坐在自己家裏,聽眾也坐在他們家裏,雙方隨意交談那樣。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華盛頓新聞辦事處經理哈裏·布徹說:“既然如此,那就叫‘爐邊談話’好了。”之後就真的作為正式名稱叫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