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心理學的解釋,素質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係統方麵的特點。
素質是人的心理發展條件,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人的心理來源於社會實踐,素質也是在社會實踐中逐漸發育和成熟起來的,某些生理素質上的缺陷可以通過實踐和學習得到不同程度的補償。
對於新聞記者來說,知識總量的匯集,能力的提高,修養的培育,作風的形成,品格的鑄造,自然也有一個逐漸積累、成熟的過程。
一個稱職的記者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呢?
首先,我們借鑒一下國外對於廣播電視記者素質構成的觀點和標準。
在美國,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廣播電台和電視台挑選廣播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的標準大體有三個:必須有純粹新聞工作的背景;具有電視或廣播技術的專業知識;具備新聞判斷力和新聞敏感,專業訓練次之。對這三點,電台和電視台有不同的看法,但隻要參選人員具備上述條件的一條,就有可能被挑選上。
哈伯德有限廣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斯坦利·哈伯德在其《電視與廣播時代》一書中,闡述了新聞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素質——
他在書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什麽人算做記者?一個有資格做新聞記者的人是因為他在一所大學獲得學位、這所大學證明他畢業於新聞專業嗎?或一個有資格做記者的人,是因為他過去在某個地方做過記者?他認為並非如此。
一個記者要想讓別人承認自己真正勝任這項工作,就必須向別人證實自己確有新聞才幹和新聞敏感。由於製作廣播電視新聞的時間有限,為求成功,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具備真正的新聞敏感。
他認為,一個人不可能在新聞學院學到新聞敏感。新聞學院可以使學生做好準備,將來在一家電台或電視台的新聞編輯部工作;教授學生掌握基本的新聞報道技巧,但掌握技巧決不意味著已具備新聞敏感或新聞判斷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