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上的金魚姬》(崖の上のポニョ)
配樂:久石讓
唱片編號:TKCA-73340
《千與千尋》的票房及原聲音樂的熱賣,標誌著久石讓配樂的一個巔峰,他憑借其細膩的筆觸、優美的旋律及活靈活現的音樂表現躋身世界級電影配樂大師的行列。其後的《哈爾的移動城堡》雖然在音樂製作上更為精致,配器和編曲更為考究,卻很難再現《千與千尋》的輝煌。而2008年的作品《懸崖上的金魚姬》則代表了久石讓風格的微妙變化——在日本動漫固有的氣質和其個人特有的風格之外,明顯地走向“複古”:對以往古典音樂大師作品的借鑒便是這一回溯運動旗幟鮮明的標誌。
動畫片通常對配樂有著更高的要求,因為即使是最為精細、技術最為先進的動畫片,其畫麵質量、色彩與動態……與真人版電影也還是無法媲美。特別是《懸崖上的金魚姬》這樣的日本動畫,在這部2008年的作品中,宮崎駿仍然采用傳統的手繪風格,畫麵似乎回到了20世紀80年代的漫畫風。對於日益挑剔的當代觀眾而言,相比已全麵運用3D技術的世界動畫潮流,日本的動漫/遊戲的2D畫麵技術和不注重細節及反寫實的風格,使得這門綜合藝術形式對背景音樂的依賴日趨強烈。
影片開始的場景為神話般的“海底牧場”(第1軌),數目眾多的泥盆紀魚類、三葉蟲、水母在瑰麗莫測的大海深處熙熙攘攘,在豎琴和木管聲部行雲流水般的五聲音階之上,不斷上升的弦樂和人聲的四音型動機時時刻刻將音調拖入到半音的旋渦,明暗交替的和聲色調對應著海中明滅閃爍的光影……音樂是對德彪西的交響音畫《夜曲》中的《海妖》樂章的直接引用,久石讓的這曲《海底牧場》似乎是在向德彪西致敬,其中象征海麵波浪起伏的效果幾乎是原封不動的照抄(連動機音型都一模一樣),其中也能聽到對德彪西的《大海》和拉威爾的《達夫尼與克洛埃》中描寫海上日出效果的寫意式的借用。有趣的是,德彪西創作《大海》的靈感即來源於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浮世繪名作《神奈川的巨浪》,100年後,久石讓又回頭去借用德彪西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