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匈牙利著名鋼琴家兼作曲家弗朗茲·李斯特不但是公認的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之一,同時也是一位極富天才創造性的作曲大師。在推行音樂藝術的浪漫主義表現方式上,李斯特絕對是一員主將,對整個19世紀的歐洲浪漫主義音樂及後繼流派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一方麵,在鋼琴作品的創作上,李斯特卓越絕倫的鋼琴演奏技藝有助於他在作曲上極大地擴展鋼琴作品的技巧性,最大限度地發揮鋼琴這種樂器的所有潛能,例如大膽運用非正統的和聲,賦予了鋼琴音樂一種前所未有的富麗堂皇的管弦樂效果,令同時代的所有作曲家都難以望其項背。另一方麵,在管弦音樂的創作上,李斯特也卓有建樹。他開創性地運用交響詩的形式創作了一係列具有代表性的管弦樂作品,如兩首交響曲和12首交響詩等;特別是運用“主題變形”的原則,以一到兩個不同形式的音樂主題,作為整部管弦樂作品的基調,從而直接導致衍生出後來的瓦格納歌劇中的“主導動機”體係。
李斯特所有最重要的管弦樂作品幾乎都是在為期十年的“魏瑪時期”創作的。自1843年起,李斯特開始擔任魏瑪宮廷的音樂總監,在那裏指揮音樂會。1847年2月,李斯特在俄國基輔認識了賽因-維特根斯坦公主,兩人在波蘭莊園度過了一段時間,公主說服了李斯特放棄演奏專心作曲。1848年,李斯特決定在魏瑪定居。維特根斯坦公主欲與丈夫離婚未果,隻身來到魏瑪與李斯特同居。放棄了演奏生涯的李斯特從此進入了他創作生涯中最為輝煌而多產的時期,從1848年到1859年這段大約十年的時間裏,李斯特寫下了包括《普羅米修斯》、《奧爾菲斯》、《前奏曲》、《馬捷帕》等12首交響詩,《浮士德》和《但丁(神曲)》兩首交響曲,第一、第二鋼琴協奏曲,鋼琴與樂隊的《死之舞》等重要的管弦樂作品和B小調鋼琴奏鳴曲,以及《超級練習曲》、《帕格尼尼練習曲》、《旅遊歲月》前兩卷等鋼琴作品的修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