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風西韻:感受音樂之美

瓦格納樂劇的先聲——韋伯的浪漫主義大歌劇《歐麗安特》

字體:16+-

在德國浪漫主義音樂特別是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發展史上,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被認為是最重要的開拓者。作為德國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他在19世紀20年代創作的三部不同類型的德國浪漫主義歌劇《自由射手》(Der Freischütz)、《歐麗安特》(Euryanthe)和《奧伯龍》(Oberon),以其樸素生動的德國民間曲調、新穎的管弦樂配器和取自民間神話傳說或帶有強烈神秘色彩的騎士傳奇故事,表現出鮮明的德國民族歌劇的特點,不僅使德國歌劇徹底擺脫了意大利歌劇和法國歌劇長期以來在德國的絕對統治和影響,開創了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先河,也為後來的瓦格納樂劇奠定了基礎。其中尤以《自由射手》和《歐麗安特》最為重要。

1817年,韋伯從捷克的布拉格搬到了德國薩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頓居住,並擔任德累斯頓的德國歌劇院院長一職,一待就是十年,直到逝世。韋伯的這最後十年也是他音樂創作最為豐富的十年,是他創作生涯的巔峰時期。在這十年裏,他創作出了最好的作品。除了廣為人知的管弦樂《邀舞》和為鋼琴與樂隊而作的小協奏曲以及幾首鋼琴奏鳴曲外,韋伯最重要的創作就是《自由射手》、《歐麗安特》和《奧伯龍》這三部歌劇。在德累斯頓期間,韋伯受命創作有別於意大利歌劇的德國歌劇。當時,大紅大紫、所向披靡的意大利作曲家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1792—1868)的意大利歌劇已經征服了從維也納到柏林的幾乎整個歐洲的各主要城市,而古老的德累斯頓在當時的德國是一個比柏林、漢堡、法蘭克福、斯圖加特等大城市要相對保守落後一些的地方,加上這座城市裏還有一個勢頭極盛的意大利歌劇院,專門上演意大利作曲家們的歌劇作品,因此在這種缺少浪漫主義土壤和本土文化情結的惡劣環境中,韋伯要想肩負起曆史的重任,開創性地寫出講德語的本土歌劇,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可想而知。然而,就音樂創作的理想和傾向性而言,韋伯在骨子裏就是浪漫主義的。早在1809—1818年間,韋伯就在報刊上發表了相當數量的音樂評論和詩歌,對當時的一些因循守舊的音樂現象進行鞭撻。這期間,他所有的音樂創作和評論文章都涉及浪漫主義,對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進行了深刻的闡述,表明了他的音樂創作理想。在這樣的背景下,韋伯在1820年創作的歌劇《自由射手》(亦稱《魔彈射手》)就成為了他在浪漫主義歌劇方麵的第一個良好實踐,用事實證明了德語唱詞和德國的民間曲調同樣可以完美地與歌劇這一發源於意大利的外來體裁相結合,並成為德國本民族歌劇藝術的經典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