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年,著名劇作家皮奧維尼(Agostino Piovene)根據流傳的有關帖木兒的傳奇故事,寫了一部曆史題材的劇本《塔梅拉諾》。1724年,亨德爾根據這個劇本創作了他的同名歌劇傑作《塔梅拉諾》(Tamerlano,HWV 18),上演後曾一度大受歡迎。十年以後,維瓦爾第在1735年再次采用皮奧維尼這個劇本,並以劇中另一主要角色作為歌劇的名字,創作了一部集成歌劇——《巴亞捷》(Bajazet,RV 703)。
皮奧維尼這個劇本講的是14世紀的韃靼暴君、曆史上最殘酷無情的征服者帖木兒(Tamerlane,音譯塔梅拉諾,又作Timur Lenk,1336—1405)與傲慢而不可一世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巴亞捷之間的意誌衝突的故事。從劇中的塔梅拉諾和巴亞捷這兩個主要角色和劇情的真實性角度說,曆史上確有其人其事。土耳其蘇丹巴亞捷戰敗被俘並死在帖木兒的獄中等部分主要情節也與史實基本相符。劇本描寫巴亞捷成了帖木兒的階下囚後,寧願選擇自殺也不肯臣服。帖木兒雖然答應迎娶自私的愛琳公主,卻又愛上了巴亞捷的女兒阿絲特莉婭,欲與其結婚。可是阿絲特莉婭卻與帖木兒的盟友希臘王子安德羅尼卡相愛,後者迫於帖木兒的**威不得不放棄心上人。最後的結局是阿絲特莉婭刺殺帖木兒未遂,巴亞捷自殺,帖木兒受到震動,成全了阿絲特莉婭與安德羅尼卡的愛情。
維瓦爾第的《巴亞捷》與亨德爾的《塔梅拉諾》都采用了同一個劇本(就像他們都采用相同的劇本創作《朱斯蒂諾》一樣),但這兩部歌劇在很多方麵並不具有太多的可比性。盡管兩部歌劇先後問世的時間相差不過十年,兩位作曲家創作時的境況卻大不相同。亨德爾1724年寫《塔梅拉諾》的時候,他的歌劇事業在英國蒸蒸日上,時值壯年的亨德爾在倫敦正處於其歌劇事業的鼎盛時期。而十年後《巴亞捷》問世的時候,維瓦爾第的歌劇在意大利已經開始“過時”,年近六旬的維瓦爾第正走上下坡路,步入他歌劇事業的衰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