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中國文明 (上卷)

第一節 富有滲透力的陰陽觀念

字體:16+-

陰陽家是司馬談《論六家之要指》給予的名稱,它的主要內容是關於時令和按時行令的,四時是陰陽的集中表現,所以叫作陰陽家。另外,這家的思想還有很多內容與五行有關,因此,又可稱為五行家。

《史記》列舉的最有代表性的陰陽家人物,是號稱“談天衍”的齊國稷下先生鄒衍。

鄒衍比孟子略晚,他看到當時的統治者驕奢**逸,不能像儒家詩教所希望的那樣崇尚德行,於是深入觀察陰陽兩氣的消長變化,記述了怪異玄虛的變化,寫了《終始》、《大聖》等篇,共十餘萬字。他的學說不著邊際,不合常理,從空間上說,必須先在細小的事物上得到應驗,然後推廣到大的事物,以至無邊無際。從時間上看,先從當今向上追溯到學者所共同推崇的黃帝,大抵隨著世道盛衰記載凶吉製度(天人相應之類),由此再推而遠之,直至天地未生、玄妙不可考察的時候,才算是源頭。然後,先列舉中國名山、大川、通穀,各地水土及所繁殖的禽獸,所珍稀的物產,由此推廣,直到人們所不能睹的海外。論述開天辟地以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王朝興替正好與它相配合。他認為儒家所謂的中國,在天下,隻是八十一分之一。中國被稱為赤縣神州,神州之內有九個州,大禹依次劃分的九個州就是這裏,但不算是州的總數。中國之外,與赤縣神州相同的,還有九個,這才叫作九州。每州都有小海環繞,人類和禽獸都不能與外界相通,仿佛在一個區域內,這就是一州。這樣的州共有九個,外麵環繞著大瀛海,也就是天地的邊際。鄒衍學說的具體內容大抵如此。但概括他的宗旨,則一定歸結到仁義節儉,並在君臣上下和六親之間實施,隻不過一開始太繁複了。[1]

鄒衍的學說雖然繁複,其實,歸納起來也好理解。首先在範圍上,空間廣大無垠,時間從古至今,這就是古代所謂的宇宙(古語有“四方上下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這宇宙可分為九州,叫作大九州。每州又分九州,中國隻是其中的一州,在宇宙裏隻是1/80。國內還有九州,有名山大川通穀,其上有人類禽獸草木。中國的治理從黃帝以來,就按照五德終始的順序運轉著。所有這些,都遵循著仁義節儉,在君臣上下、六親之間實施的原則,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