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中國文明 (上卷)

第三節 “共和行政”與西周王權的衰微

字體:16+-

穆王去世後,由其子共王繼位。穆王在位時雖然王道開始中落,但由於當時還有成康盛世聚攏的雄厚家底,因此尚能守成。到共王及其以後,西周社會開始出現許多變化。周王朝首先麵臨的問題是周邊少數民族的勢力日益強大,使周王室感受到了明顯的威脅。昭王、穆王時期頻繁地四處征伐,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而應該是對這一態勢發展的主動回擊。此時,已經有了所謂“華夷之辨”的意識,這體現了生活在華夏文化圈的人已經將自己與戎狄相區別。這也是一種出於現實的考量,反映了周王朝有意團結周圍諸侯,試圖抗拒夷狄的侵擾並轉而征服之。不過這樣的願望並沒有得到實現,在西周中晚期,周王畿的四周,都有實力強大的蠻夷戎狄雜側於華夏諸侯之間,周王室的力量已經越來越難以控製這種形勢。這種戎狄交相侵擾的局麵,甚至一直延續到了春秋以後。最嚴重的時候,就像《公羊傳》所說的:“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可見局勢之危急。周王朝所麵臨的另一方麵問題,是王室不可避免地日漸衰落,而一部分諸侯士大夫的勢力則開始膨脹,社會矛盾也在逐步加劇,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嚴重挑戰。原來,由於分封製下的諸侯都是世襲君主,封君在國內享有幾乎不受任何限製的各種權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封國的勢力逐漸膨脹,而王室則因其處於諸侯國的包圍之中,難以向外發展,加之曆代分封,王室直接控製的地域更加狹小,實力也進一步衰落。王權力量的削弱,使得諸侯國離心傾向加劇,中央難以控製地方。各地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幾個地域性政治中心的出現。到了春秋時代,這終於演化成諸侯割據、列國紛爭的政治局麵,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周初分封製度的製定和推行者們所始料未及的。這些內憂外患使得西周的王權逐漸衰微,西周王朝也慢慢走向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