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六個大國
據佛經的資料,列國時代,在公元前6世紀初,在北部印度有16個大國。例如,據《長阿含經》卷第五第一分《闍尼沙經》第四,這16個大國是:“鴦伽國、摩竭國、迦屍國、居薩羅國、拔祇國、末羅國、支提國、拔沙國、居樓國、般闍羅國、頗漯波國、阿般提國、婆蹉國、蘇羅婆國、乾陀羅國、劍洴沙國。彼十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五《哺利多品·持齋經》第一中,也說到有此16個大國:“……有十六大國,謂一者鴦迦、二者摩竭陀、三者迦屍、四者拘薩羅、五者拘樓、六者般闍羅、七者阿攝貝、八者阿和檀提、九者枝提、十者跋耆、十一者跋蹉、十二跋羅、十三蘇摩、十四蘇羅吒、十五喻尼、十六劍浮。”耆那教的資料中也說有16個大國,但所說的和佛教文獻所說的不完全相同。據佛教文獻,這16個國家的位置是:恒河下遊的鴦伽國(在今比哈爾),恒河中遊的摩竭陀國(在今南比哈爾)、迦屍國(在今貝拿勒斯),以上三國分布在恒河三角洲以上地區的南岸;居薩羅國(在迦屍西北,今奧德)、跋祇國(即弗栗恃,在摩竭陀以北,今比哈爾)、末羅(在居薩羅東北,今哥拉克浦爾縣)、拔沙(即梵薩,在迦屍以西,今阿拉哈巴德一帶)、支提(在拔沙以南);恒河上遊則有般闍羅(在居薩羅西北,今巴雷利一帶)、居樓(在般闍羅西北,今德裏、密拉特一帶)、婆蹉(在居樓以南,今齋浦爾一帶)、蘇羅娑(在居樓以南,今馬土臘一帶)、阿般提(在支提西南,馬爾瓦高原),上述這些大國基本上都在北部印度的恒河流域及其支流上。隻有阿濕波在南印度,在文底耶山脈以南,佛教文獻認為這是在南部的哥達瓦裏河一帶的國家,又有文獻認為它在西北角地;犍陀羅(或稱乾陀羅)和劍浮沙,這兩國在印度西北方的印度河上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