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新公共管理所造成的碎片化、分散化的現實問題,2002年佩裏·希克斯在《邁向整體性治理》一書中正式提出“整體性治理”的政府改革理論。此理論強調政府機構組織間在充分溝通與合作下,達成有效的協調與整合,保證彼此的政策目標連續一致,政策執行手段相互配合,創造相互強化的效果,達到合作無間的目標。有國內學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公共資源網絡治理模式。它是指在公共資源治理過程中,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營利性組織、公民個人等多個相對獨立的治理主體之間構成一種相互依賴和信任的關係網絡,並在這一網絡中,通過相互學習與資源共享,以及有效的溝通與協作等方式,最大化地維護和增進公共資源治理效果的過程。公共資源網絡治理的效果,往往取決於多元化治理主體之間的互動情況,以及他們各自所占有的信息、資源乃至權力與組織等要素的整合程度。因此,良好的整合機製有利於保障公共資源治理網絡的穩定和有序,從而使得公共資源網絡治理更加有效。
公共資源網絡治理的整合機製理論強調了三個方麵:①把係統的各個要素及其各自所擁有的資源等要素連接起來,使之成為一個統一整體的動態過程;②通過係統優化的過程實現係統的整體合力,發揮係統各要素的最大效益,從而達到“1+12”的整體效果;③整合表現為係統各要素之間的一種活動,但並非所有發生在係統內的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整合。我們認為,這對改進和完善當前高校公用房日常使用管理的多主體合作機製有著非常重要和積極的啟示。通過構建這一機製,我們希望把與公用房日常使用管理相關的各個要素,在調整優化的基礎上,通過一係列方式彼此連接起來,以整體性治理為基本導向和核心思維,將學校國有資產利益視為最高價值,注重整體布局和大局統籌,倡導內部各要素間的協作和聯動,形成公用房日常使用管理更為穩定有序的組織架構和動態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