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與創作
“波德萊爾是現代及所有國家最偉大的詩人楷模。似乎每個人都準備將波德萊爾作為自己信仰的代言人。”這就是英國詩人艾略特對波德萊爾的評價。
夏爾·波德萊爾1821年4月21日出生在巴黎,出生時父親已經62歲。父親喜愛繪畫、音樂和哲學,也十分疼愛自己的兒子,經常領著兒子在公園散步,向兒子講述音樂、繪畫、哲學、神學。那時的日子給波德萊爾留下了溫馨的記憶:“啊!對我來說,那些日子充滿了母愛的溫柔。我把無疑被你看作壞日子的那段時光稱作‘好日子’,這要請你原諒。不過,我那時一直生活在你心裏;你屬於我,僅僅屬於我一個人。你那時既是我的偶像,又是我的知己。”[1]雖然父親去世時,他隻有6歲,但是父親對藝術的追求和執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向往,影響了波德萊爾的一生。父親的去世帶給他的創傷還沒有完全消退,波德萊爾又陷入新的痛苦之中。父親去世不久,母親很快再婚。波德萊爾對母親與性格粗暴的歐皮克少將再婚十分反感,波德萊爾認為“他這個人既固執又笨拙”。母親的改嫁也在年幼的波德萊爾心靈中留下了難以彌補的創傷,也逐漸形成了他反抗、叛逆的性格。為了避免波德萊爾與繼父之間的矛盾,他被送到寄宿學校,小小年紀已經感到人生孤獨,命運坎坷。他先是在裏昂,後來在巴黎的路易大帝中學讀書,但卻被路易大帝中學開除。高中會考後,他進入大學學習法律。
為了表示對家庭的不滿,他故意過著**不羈的生活,流連於巴黎的燈紅酒綠之中。他的母親對此十分擔憂,所以決定讓他離開巴黎一段時間,想通過改變環境來把他的生活引入正軌。1841年,波德萊爾在波爾多登上了南海號客貨輪,被送上駛往東方的船上,目的地是印度的加爾各答。途中他路經毛裏求斯島和留尼汪島(當時稱為波旁島),波德萊爾無意島上的美麗風光,還在懷念巴黎那五光十色的生活,他急於返回巴黎。但是這次旅行卻給他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回憶,他沉溺在美好的異國風光之中,采集著生命的圖畫和印象。當他1842年返回巴黎時,他聲稱自己“口袋裏裝著智慧回來了。”這次旅行時間雖短,但是卻給他的人生和以後的創作帶來了無窮的財富。他不但體驗了浩瀚的大海,接觸了充滿靈性的大自然,領略了異國風情,而且也豐富了自己的人生經曆。這一切將會在他的一生中影響到他的詩歌創作,同時也成了在失望的現實中,波德萊爾留給自己的理想王國。異國風情使他產生了創作靈感,回到巴黎後不久,他就以此為題材寫出了自己最早的詩作,表達了他對異國風情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