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國現當代文學:從波德萊爾到杜拉斯

三、美學主張

字體:16+-

作為超現實主義的倡導者和理論家,布勒東不但在創作實踐上是其他超現實主義者效仿的楷模,同時他對法國文學創作理論的貢獻也很大。他借鑒了一些哲學和美學理念,並將其應用到創作實踐當中,由此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思想。布勒東的美學主張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詩歌就是人的思想的真實的記錄”。

超現實主義的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方麵。但是超現實主義作家對於詩歌的理解和傳統的詩論大相徑庭,他們的詩論基本上是建立在對傳統詩歌美學的無情批判和反撥的基礎上。布勒東把詩歌理解為思想的自由表達,理解為對理性的反抗。詩人在寫作時隻要把腦子裏湧現出來的東西快速記下來就行,根本不需要進行篩選,詞與詞之間不一定要有什麽聯係。這樣的詩歌美學源於弗洛伊德的“談療”,布勒東最初在治愈受到戰爭創傷的士兵時,就采取了“談療”的辦法。弗洛伊德認為:“在精神分析的治療中並無別的什麽東西出現,隻有一種詞語的交換。”超現實主義者反對創作前的構思和推敲,而是強調對無意識的意識、挖掘和呈現,就相當於把患者引向了造成他病根的事件,他就會得到感情上的舒解一樣。布勒東和艾呂亞寫道:“不知道語言、動詞、比較、思想和語調的變化是何物,也不去構思作品的時間結構及其結局,不問半句為什麽寫,怎樣寫,在這種情況下創作是何等自豪,鸚鵡學舌,人雲亦雲是極其可怕的事情。”[9]他認為在詩歌創作中隻有一種方法:聽任“不認識的主人”下意識地進行深刻的、徹底的自我表達。隻有一個考慮:不要幹預。隨意的,聽任意識的流動,這樣的詩句組織雖然偏激,卻也大大地革新了詩歌的語言,開拓了詩歌的意境,意象十分豐富。能夠把描述兩種不同事物的詞語拚合起來,兩種詞語之間原來的距離愈遠,他們之間的拚合就愈出乎意料,就愈恰當,它所產生的意象就愈有震撼力。在《警覺》裏,布勒東把詩的形象寫得十分支離破碎,淩亂不堪,句與句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聯係。但是讀者可以發現,通過意象的隨意轉換,通過文字的遊戲,布勒東摒棄了傳統的邏輯語言、文字規範。在理性的控製之外,甚至在美學和道德的控製之外,他“真實地”記錄了自己的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