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帶給歐洲的隻有災難,人們普遍感到無助迷茫,開始質疑傳統的價值觀念,開始反思當時盛行的理性主義,於是人們轉而求助於形形色色的非理性主義哲學,19世紀許多哲人的理論,再次引起普遍的興趣。
“超現實主義的哲學基礎是亨利·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和弗洛伊德的夢幻心理理論及精神分析學,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爾哲學的影響。”[7]柏格森是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生命哲學和直覺主義的代表。柏格森對超現實主義影響最大的是他的生命哲學學說,而他的生命哲學又集中地反映在其代表作《創造進化論》中。柏格森在這部著作裏提出了“生命衝動”的概念。他認為:“整個世界自始至終進行著由‘生命衝動’激發的一種‘創造的進化過程’,精神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智能是意識由內向外的運動,麵向物質而背向生命和意識,所以智能從已知的功利角度出發,不可能把握不受智能支配的不斷創新的生命衝動。”他力主將哲學研究的對象從空間轉移到時間,從外部的物質現象進入內在的運動變化過程,並以非理性的知覺為基礎,建立新的生命哲學以替代傳統的科學和理性主義的哲學。從超現實主義的文學主張來看,他們受到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的雙重影響。弗洛伊德是心理分析的創始人,主要著作有《夢的解析》《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和《精神分析學引論》。他從某種純生物學的觀點出發,並最終建立了心理學,不加限製地看到了隱蔽本質。他提出了“無意識”的學說,他“將‘無意識’置於其關於心理的描述係統之中,即心理是由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三個層次所構成。……無意識要想進入意識層次就必須經過‘前意識’的嚴格稽查。通常的情況是唯有‘前意識’疏忽了、被蒙騙了,‘無意識’才能以隱喻等形式混入意識。”認為“無意識”是精神的真正實際,藝術應該被理解為“無意識”的外顯或者升華,隻有“無意識”被藝術升華或者表現出來時,才具備了審美的性質。弗洛伊德對“無意識”做了進一步的說明並把其作為人的心理或者人格以及表現形式的決定性因素。“他進一步將‘無意識’或‘本我’解釋為被壓抑的性本能。換言之,如果說‘無意識’是‘黑色大陸’即一個區域的話,那麽在這裏東奔西突的就是性本能、性欲望和性衝動。”而重視直覺、生命美學,強調潛意識和夢幻等理論都對超現實主義產生重大的指導性影響。“超現實主義深受弗洛伊德學說影響,執意追求的是現實和夢幻的結合,是不受任何理性幹預的‘純粹的精神自發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