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是作家存在的理由,也是他不被遺忘的前提。在寫作中,作家將自己的真誠、嚴肅、智慧、憐憫等情感都融入了作品中。普魯斯特是一位嚴肅的作家,他的作品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世界。我們在此重點分析《歡樂與時日》《讓·桑德伊》《仿作與雜集》與《追憶似水年華》等作品。
《歡樂與時日》借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詩人埃希奧德的《勞作與時日》而命名,是一部匯編成冊的隨筆集,收錄了普魯斯特青年時期各種文學體裁的作品。這部作品在出版時並未引起很大的反響,但是後來它也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如紀德1927年寫道的:“今天當我重讀《歡樂與時日》時,在我看來這本出版於1896年的精美作品是如此輝煌燦爛,而我卻詫異自己當初竟沒有為之目眩。但是今天,我們的眼光已經老道,因此在這裏欣賞到當初沒能發現的馬塞爾·普魯斯特新書中的一切。”[1]紀德的言論揭示出《歡樂與時日》與《追憶》之間的密切聯係。這部早期作品主要有以下的特點。
首先,它的體裁多樣,反映了普魯斯特從中學時期起對各種文學體裁的探索,主要有短篇小說、詩歌、散文詩、仿作、肖像描寫、風景描寫等。其中,每篇短篇小說內容獨立,有自己的題目;而一些篇幅短小的片斷式的文章主要收在《意大利喜劇片段》和《遺憾、時間的彩色夢境》兩個題目下;詩歌則以《畫家與音樂家畫像》為題。其次,這部作品也反映了普魯斯特對結構的精心追求。從布局上看,這部隨筆集獨具匠心,各種體裁相互交織穿插。例如,集子以兩個短篇小說《巴爾達薩爾·希爾旺德的死亡》和《維奧朗特或社交生活》為開端,後麵緊跟《意大利喜劇片段》;然後又是另外的兩個短篇小說(《布瓦爾和白居榭的社交生活和音樂嗜好》《德·布萊弗夫人的憂傷假日》)。詩歌《畫家與音樂家畫像》位於集子的中心,普魯斯特以詩歌的形式給音樂家、畫家們描繪肖像,讚美了繪畫與音樂。整部作品最後以短篇小說《嫉妒的末日》作為結束。這種布局並不是以作品的先後順序排列,以小說開始也以小說結束,普魯斯特希望的是像《追憶》一樣的獨特結構——循環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