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來創造音樂,就是說,把詩提到音樂底純粹的境界,正是一般象征詩人在殊途中共同的傾向。梵樂希(瓦萊裏)尤不諱言他是馬拉美——那最豐富、最新穎、最複雜的字的音樂的創造者。他從沒有說到馬拉美而不說及自己的,也沒有說及自己而不說及馬拉美的。淺見者流,因而譏誚他在詩裏沒有新的創造,以為他都是踏馬拉美底舊轍的;而他底狂熱的崇拜者,則又以為他們兩者之間,有天淵之隔,毫無影響底跡象。平心而論,梵樂希的藝術觀,到某一程度上,是完全采納他底先進的。就是他底詩之修詞和影像之構造,精銳的讀者,盡可以依稀地尋出馬拉美底痕跡。況且馬氏逝世,他正當感受性最富之年。這老師底高潔惓慻的一生,影響於他底人格,因而影響於他底藝術之深而且永,自不待言。可是馬拉美底模糊,恍惚,晝夢般的迷離,正是梵樂希底分明,玲瓏,靜夜底鍾聲一般的清澈。前者的銀浪起伏,雪花亂濺,正是後者底安平靜謐的清流,沒有耀眼的閃爍,隻有灩瀲的綃紋。前者底是霜月下的雪景,雪景上的天鵝底一片素白空明,後者底空明中細認去卻有些生物飛騰,雖然這些生物也素白得和背景幾不能分辨。
[1] 張英倫等:《外國名作家傳》(下),539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
[2] 張英倫等:《外國名作家傳》(下),542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
[3] 張英倫等:《外國名作家傳》(下),542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
[4] 潞潞:《準則與尺度——外國著名詩人文論》,10頁,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5] 潞潞:《準則與尺度——外國著名詩人文論》,6頁,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6] 潞潞:《準則與尺度——外國著名詩人文論》,6頁,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