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國現當代文學:從波德萊爾到杜拉斯

三、作品分析

字體:16+-

談起瓦萊裏,有人認為他是一位無法描繪的作家:“既不是哲學家,也不是藝術家;既不是語言學家、詩人、物理學家、符號學家,也不是心理學家、政治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但同時又什麽都是……”[11]有著廣博學識的他具有複雜的多向性,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他的詩歌中找到一個永恒的主題。由於他的詩歌仍然遵循著傳統詩歌的格律,因此他被看成一個“過於懷舊”的詩人,一個“十七世紀古典作家的效仿者”[12]。在那個多變的年代,瓦萊裏的詩歌創作先是經曆了感覺與智力的矛盾,而後又經曆了試圖找到二者之間的融合甚至要超越其矛盾的過程,最終形成了一種與超現實主義為代表的現代思潮相對抗的古典美學觀。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瓦萊裏的一生中推斷出來:最初是感性與理性獨立發展的階段,而後是繼1892年的感情危機之後二者的決裂階段,接著是通過詩歌《幻美集》的創作將二者奇跡般的融合,最後他像作品中的人物——浮士德一樣努力追求一種超人的境界。

1.少年時期的創作

1892年以前的瓦萊裏就已顯現出了他在詩歌創作方麵的天賦,18歲時就已寫出了百餘首詩歌。由於得到了先師馬拉美的真傳,才華橫溢的瓦萊裏很快就名聲大噪。感性的才華與理性的智力在這期間各自獨立發展。後來,瓦萊裏回顧道:“當我賦予我的想象物和我的意誌以一種神奇的力量時……我就想起了往日我歌唱並向往的俄耳甫斯”。[13]

神靈在歌唱,順著威力無比的節奏,

奇異的石塊向著太陽豎立,

人們看見朝向熾烈的蒼穹

聳起那聖殿和諧的金色高壁。

他唱著,俄耳甫斯,坐在燦爛的天邊!

歌聲披上了薄霧的盔甲,

神奇的裏拉迷住了斑岩,

這位“音樂家”建築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