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國現當代文學:從波德萊爾到杜拉斯

三、作品分析

字體:16+-

馬拉美的詩歌創作以對波德萊爾詩歌的模仿開始,但是卻顛倒了後者詩歌創作的二元審美觀。在馬拉美的筆下,波德萊爾詩歌中的理想已經成為纏繞著詩人的噩夢“從容而冷靜”,它就是“美麗如花朵一般可愛”的藍天,懶洋洋地對詩人“發出嘲諷”,“無所作為的詩人感到難堪,他行經痛苦的貧瘠沙漠,詛咒自己的天才”。遨遊、遠航、他鄉、逃避、拒絕讓人傷心,同時又充滿**的現實世界等,波德萊爾詩歌中的主題,在馬拉美早期的詩歌中充分地表現出來:

我閉上眼睛逃跑,可我總感到藍天

卻以令人震驚的悔恨那一般強烈,

注視我這空虛的靈魂。何處逃?哪片

黑夜可用來蓋住藍天傷人的輕蔑?[27]

詩人逃避的是現實中的理想。理想在馬拉美的詩歌《藍天》中已經成為妨礙他前行,嘲笑他無能為力的象征。理想的力量與詩人的空虛和無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詩人隻有走進“絕對的黑夜”,因為“黑夜可用來蓋住藍天傷人的輕蔑?”詩人在呼喚黑夜的同時,也寄希望於遠方的大霧,因為大霧和黑夜一樣可以掩蓋嘲諷詩人的藍天,因此,詩人發出了這樣的呼喚:

大霧,請生起!播撒你霧蒙蒙的雲煙,

向空中播撒破破爛爛的霧氣濃濃,

去淹沒秋季混沌雜亂的青灰色臉,

請建造一座巨大而又寂靜的天穹![28]

……

同樣的主題在其早期的詩歌中也經常出現:

愛折磨人的夢想

怡然陶醉在哀愁的馥鬱,

沒有懊悔,沒有惆悵,

在縈懷著她的心中留下一掬采擷的夢。[29]

《顯現》把理想描述成折磨人卻又讓人無法抵禦的夢想,但是詩人的這種理想經常在殘酷的現實麵前被擊碎。波德萊爾筆下那極富象征意義的天鵝便是最好的注腳:“冰封的湖”、“緊緊纏繞著羽毛的泥地”在一片純淨的世界裏展示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展示出遙遠美麗的理想如何在冰冷的現實中被扼殺,“往日的天鵝正在回憶起她自己”。這對矛盾恰恰成為《天鵝》最迷人的地方:“若明,若暗,既有這份明白,吸引讀者,又有這份隱晦,把人迷住。”[30]對過去歲月的纏綿同時也表現出詩人的失落,法國文學傳統中的“黃昏”、“秋葉”等也在馬拉美的詩歌中反複演化:“我的靈魂飛向你的梅額,那裏是夢境”,“靈魂”、“夢境”等無法捕捉的幻影飄落在“宛若憂鬱的花園中”,因此靈魂隨著花園的流水**漾:“那束忠實潔白的水流向著太空歎息!”載著詩人寄托的流水的歎息引起了太空的回應:“太空把無限的頹唐映入池塘”,“映入池塘的頹唐”就是“黃昏的秋陽”,當後者“拖著一縷尾光挨過,死寂的水麵,那裏落葉的萎黃隨風悠遊,畫出一道冰冷的犁溝。”《歎》就這樣在天空、在池塘,在秋葉中穿過,留下了淡淡的嫋嫋餘音。“黃昏的秋陽”使人聯想到波德萊爾“晚秋柔黃的秋陽”,“浪漫主義的夕陽”等和聖伯夫的“夕陽拖著黃色的光翎”。“詩人用‘落葉的萎黃’而不用萎黃的落葉,意在擺脫一種物質實感,造成一種空幻和靈動的意象色彩。”[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