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國現當代文學:從波德萊爾到杜拉斯

五、經典評論

字體:16+-

當初,西蒙由時任子夜出版社文學顧問的新小說派作家格裏耶發現。他的作品很快獲得一部分讀者的青睞,但卻十分晦澀難懂,因此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有人甚至感到氣憤。2001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的作家昂羅·裏納爾迪就是如此。他當時在《快報》周刊上撰文說:“如果說一位大小說家是因其風格和展現的世界特殊,有一種表現人際關係的新方式,有一種一聽就能認出的聲音,能表達個人的**即所有人的**,那麽,這些特點,克洛德·西蒙是一無所有。他有的隻是形式,即一種純屬裝飾性的形式,有的隻是作者雖作出努力卻難以把這袋子裝滿的困難,這袋子永遠隻能發出空洞的聲音。”[11]這批評雖說聽來有點刺耳,卻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西蒙小說的難以把握。雖然如此,他的作品已譯成30多種語言出版,可以說在國外要比在法國更加出名。

西方評論家把西蒙看成最富於“現實主義傾向”的優秀小說家。對於他的逝世,法國總理德維爾潘稱“法國文壇失去了其中一位最偉大的作家”。德維爾潘表示,西蒙作品文筆獨特,其小說極富個性地向世人展現了20世紀的驚人曆史畫卷,而西蒙正是見證了這個世紀人類的戰爭與暴力。法國文化部長雷諾·當諾迪歐·瓦布爾表示,作為法國“新小說”流派的代表性作家,西蒙無論在法國還是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譽。

記者采訪了翻譯過《有軌電車》等三部小說的餘中先,他說:“作品沒有什麽故事性,寫作始終是回憶性的,片斷性的,帶著濃烈色彩的……我覺得西蒙對線性文字背後的形象的處理透著一種平麵感甚至立體感。他特別善於把繪畫所能表現的畫麵,甚至把電影所能表現的動態形象,用線性的文字流暢地表達出來。”

吳嶽添認為,“西蒙的全部創作都是在貫徹新小說的宗旨,他在否定傳統小說的創作方法,不斷對文體革新進行探索的同時,始終認為世界是荒誕的。他認為過去的小說是老一套的道德說教,而他的小說則要反映世界的無意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