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與創作
可憎的夥伴並不知道真情:
在這個孩子身上修辭學的謊言
崩裂如水管,寒冷造就了一個詩人。[1]
這是被譽為“奧登一代”的英國詩人奧登在以《蘭波》為標題的詩中對蘭波的描畫。
阿爾圖·蘭波1854年10月20日出生在法國的沙勒維爾,父親是陸軍軍官,母親生性專製,蘭波深受其苦。少年蘭波得不到母愛。他在上中學後,表現出了對詩歌的狂熱並得到修辭老師的理解、鼓勵和指導。他不但是最優秀的學生,同時性格裏已經表現出對世俗社會的鄙視和反抗,他感到自己身上萌發了對詩歌的偏愛和難以遏製的詩歌才華。1870年,他以一篇拉丁詩獲得學區競賽第一名,還在巴黎的《大眾雜誌》發表了他的第一首詩《孤兒的新年禮物》。這一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他失蹤了。他隻身乘火車來到了巴黎,因無錢買票,半路上被拘捕,後來他的老師代交了罰款,才把他帶回了沙勒維爾。到了10月,學校已經開學,他輟學之後,再次出走,遊**於法國北部及比利時,過著饑寒交迫,然而無拘無束的生活。1871年2月25日,他賣掉自己的手表,又去了巴黎,在極度饑寒中生活了半個月,於3月10日步行回到了沙勒維爾,之後他的性情大變,寫出了許多憤世嫉俗、最激烈、最憤慨的詩歌,表達對現實生活的厭惡,對純真生活的向往以及善惡之間的搏鬥意識。他經常飲酒,拒絕工作,反對宗教,不遵守紀律。3月18日爆發了巴黎公社革命,5月28日,巴黎公社被鎮壓在血泊之中。在此期間,蘭波是否去過巴黎,人們的爭議很大。4月18日到5月12日,人們不知道他去了哪裏。5月13日他回到了沙勒維爾,給他的修辭學老師喬治·伊桑巴爾寫了一封信,就是他的第一封所謂的通靈人的信。信中蘭波表達了對屠殺巴黎公社革命者的強烈不滿:“我將是勞動者。當狂怒把我推向巴黎的戰場時,我便有了這樣的想法。無數的勞動者倒在了那裏,而我還在給你寫信!現在還要工作,我永遠、永遠都不再工作,我罷工了!”[2]同時提出了著名的“我是他者”的觀點。兩天以後的5月15日,他給自己老師的朋友保爾·德·維尼寫了第二封所謂的通靈人的信,提出了自己的詩歌理論。由於他的新美學思想無法用現存的語言形式表現,所以他提出了尋找能夠表現自己感覺的語言,必須創作屬於自己的感官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