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國現當代文學:從波德萊爾到杜拉斯

三、作品分析

字體:16+-

從受浪漫派、帕納斯派詩人和波德萊爾的影響開始,魏爾倫的詩歌創作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早期的詩歌雖然也有短暫的《美麗的歌謠》,但是更多地充滿了愁情和對夢境的回憶,《親切的夢》《秋歌》《月色》等大多沿用了浪漫主義、帕納斯派和波德萊爾詩歌所表現的主題。《秋歌》更多地從浪漫主義那裏吸收了靈感,多愁善感的感情與秋風秋色攪拌起拉馬丁式的“略有些傷感的悲哀”,像拉馬丁的《湖》那樣攪拌起對往事的回憶:

長久聽啜泣

秋天的

梵哦玲

刺傷了我

憂鬱

枯寂的心。

使人窒息,一切

又這樣蒼白,

鍾聲響著,

我想起

往昔的日子

不覺落淚。

我,猶如轉蓮

聽憑惡風

送我漂泊

海北天南

像一片

枯葉。[16]

“長久聽啜泣”既沒有點出聽的主語,也沒有點出啜泣的主語,句子的倒裝拉開了詩歌的空間,讓“秋天的梵哦玲”展開,悠長地去刺傷我的心。因為是秋天,才會有“啜泣的梵哦玲”,因為憂鬱、孤寂,心才會被刺傷。外部世界與內心世界的反複撞擊和應和穿越悠長的空間,零零散散而又非常密切地作為整體出現。“窒息、蒼白”的現實空間通過流動的鍾聲使歲月倒流,過去與現在吻合,沒有著落的心像秋天的枯葉,飄零在往昔的歲月裏。“啜泣”、“刺傷”、“送”、“漂泊”等動詞使整首詩充滿悠長的韻律和節奏,動感十足,同時也充分地揭示了詩人飄忽不定的心緒。“轉蓮”、“枯葉”、“惡風”等名詞詞組也表現了某種動感,與動詞密切配合共同構建了整首詩的音樂氣息。“朦朧與大氣一體,輕盈無半點行跡。”無跡可尋,卻在詩人的內心深處留下了秋天的哀歎和悲傷,浪漫主義的影子依稀閃現在魏爾倫初期的詩歌中。這首詩中的“惡風”、“枯葉”與拉馬丁《沉思集》的《孤獨》所表達的感情又多麽相似,“林中的樹葉紛紛揚揚,飄落大地,晚風吹起,滿地的落葉被掃出山溝;而我,完全可以和一枚枯葉相比:狂風暴雨,請你們把我也一起吹走吧!”[17]與拉馬丁把自己比作林中的枯葉,直述讓狂風暴雨帶走相比,魏爾倫更加注重物象世界的心靈化,使心靈牢牢地依附在物象之中,彼此渾然一體,若有似無地擊打著詩人和讀者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