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俄國與歐洲:一個國際關係史的視角

三、對十月革命後蘇聯史的研究

字體:16+-

現在蘇聯國內對於十月革命以來的曆史正在重新研究。我國近年來的研究比較活躍,取得了很大進展。

1987年紀念十月革命70周年活動以來,關於十月革命史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問題、新見解。如關於十月革命的前提條件,有人提出俄國當時隻不過是一個中等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革命的客觀經濟條件不成熟,革命首先在這裏爆發並取得了勝利,是布爾什維克黨的策略起了決定性作用。關於十月革命的性質和任務,有人提出,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是一場革命的兩個階段。十月革命所要解決的任務仍然具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並不是直接解決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十月武裝起義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究竟是選擇社會主義,還是選擇資本主義,存在嚴重的鬥爭[1]。柳植就這一問題發表了《十月革命與曆史的選擇性》[2]研究論文,他認為,十月革命是發生在一個特殊的國度和特定的曆史條件下的具有獨特鬥爭形式和特點的偉大革命運動。俄國本身就有自己的曆史特殊性,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又使俄國處於特殊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革命有三個突出的特點:從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是一次革命的兩個階段;工人運動同“農民戰爭”相結合;和平合法的鬥爭同武裝起義相結合。十月革命所表現的這種特殊性是曆史的選擇性造成的。他的結論是,與其說十月革命的勝利是俄國的經濟基礎決定的,還不如說是列寧的理論、方針、策略和膽略決定的。人民的選擇是曆史選擇的基礎,不能用機械的決定論和宿命論去研究十月革命的曆史。有人指出,隻強調十月革命的社會主義性質,而不闡述它的人民性質,這正是十月革命勝利初期,在思想理論、政策和實踐上促成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主要因素之一[3]。關於十月革命的意義和影響,它究竟開辟了一個怎樣的時代,有多種表述,意見分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