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多元成功路:與農村青年談人生選擇

從“上山下鄉”到“進城入市”

字體:16+-

“人往高處走”是人口和勞動力區域流動的普遍規律。農村青年到城裏去,尋找更多發展機會,是大勢所趨、時代召喚。

當年,偉大領袖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並且告訴他們“農村廣闊天地”,在那裏會“大有作為”。結果,千萬城市還沒有什麽知識的青年敲鑼打鼓上山下鄉奔赴全國各地農村,結果到了那裏一看,理想馬上被照進現實,並在嚴酷的現實麵前被照耀得支離破碎。現在,反過來,號召農村青年到城裏去,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真的也會“大有作為”嗎?我不敢肯定。

但我敢肯定的是:“人往高處走”,是人口和勞動力區域流動的基本規律,無論從世界工業現代化時代背景下的國際人口流動狀況來看,還是就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力流動的基本特點來說,都可以清晰地看出這個基本態勢來。換句話說,人口和勞動力一般傾向於流往那些經濟發達、文化自由和社會進步的國度或地區,流向那些具有更自主、更自由、更充分地發揮精神創造力的行業或組織,在這些具有較“高”平台的國家、地區、行業或組織中,流入者可以獲得更大的貨幣性和非貨幣性收益。當然,這裏的微觀選擇行為與特定的宏觀環境條件約束,始終是非線性地、複雜耦合性地聯係在一起的。

就遷移流動者的行為動機來說,任何流動決策都是由當事人綜合考慮流動價值(經濟或非經濟的利益)、流動條件(法律限製性、心理適應性和經濟可行性)、流動預期(不確定性風險判斷)和流動誘因(特殊時間地點的偶然性契機因素)四個基本要素後做出的,其具體流動的行為動機受工資福利差別、居住滿意程度、社會地位變動、生活方式偏好、家庭生命周期和社會關係網絡等複雜因素耦合影響。但無論具體影響因素多麽複雜,都可以在理論上加以抽象,並建立一定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來觀察和描述特定遷移流動選擇行為的動機、類型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