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多元成功路:與農村青年談人生選擇

說在前麵的話

字體:16+-

本書專門為“農家書屋”而作,特別針對農村青年而寫。

在我們這個“三農”(農村、農業、農民)大國,說到“農”字,往往有五味雜陳的意味。一方麵,它代表著“人民大眾”,麵向他們就是“麵向人民大眾”,對他們說話、為他們說話、與他們談話,應該是一件很光榮、很偉大的事情;另一方麵,它又代表著我們社會中最“弱勢”的群體,與“農”有關往往意味著“貧窮落後”,因此無論城鄉,青年人都在爭先恐後地“脫農”,似乎唯有脫農才能脫貧、才能致富,而故意與這個“農”字粘連,好像無異於自甘落後、不願進步。

前幾年,有本科生給我提意見,說:“老師,請你以後別在課堂上給我們講鄉鎮企業的案例了,我們畢業以後肯定都會留在大城市工作,你給我們講這些沒用!”我不知說這話的是農村青年,還是城市青年,按照我們學校城鄉學生比例及說話神情,我估計多半是好不容易考學出來恐懼回去的農家弟子。

這不,日前《中國青年報》(2010年4月6日)還報道說,部分免費師範生“恐懼回農村”,農村缺教師難題懸而未解。不僅“免費師範生”政策,包括“大學生村官”等與“農”有關的政策,都麵臨著這種“懼農怕農脫農逃農”強大離心力的現實挑戰,麵臨著“初衷設計很良好、實際後果反效應”的尷尬。

不要說現在的青年人“恐懼回農村”,當年我剛參加工作時,因體弱多病、不會說普通話等難以應付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也常常半夜從噩夢中驚醒,以為單位不讓我教書把我遣返回鄉了……

而且,在我們這個以“非農化”為主題的現代化轉型社會,我們的農民工伯伯、農民工兄弟、農民工子女,在城裏遇到過多少“被區別對待”的製度歧視,遭遇過多少“被另眼看待”的不公平待遇,以致在心理上一來二去留下了害怕“被區別對待”的陰影。敏感者不禁要問:你現在特別針對我們“農村青年”寫這本書,你想幹什麽?究竟是什麽個意思?是不是看不起我們?你為什麽不針對你們城裏青年寫一本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