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二日,舊曆九月十五日,星期一,陰晴,天似欲變。午後陪文伯遊湖一轉,且堅約於明晨清早渡江,作天台雁**之遊。返家剛過五時,急為上海生生美術公司預定出版之月刊草一隨筆,名《桐君山的再到》,成二千字;所記的當然是前天和文伯去富陽去桐廬一帶所見和所感的種種。但文伯不喜將名氏見於經傳,故不書其名,而隻寫作我的老友來杭,陪去桐廬。在桐君山上寫的那一首歪詩亦不抄入,因語意平談,無留存的價值。
晚上,向圖書館借得張聯元覺庵所輯《天台山全誌》一部,打算帶去作導遊之用。因張誌成於康熙丁酉年,比明釋傳燈所編之《天台山方外誌》,年代略後,或者山容水貌,與今日的天台更有幾分近似處。
翻閱誌書,至十時,就上床睡,因明天要起一個大早,渡江過西興去坐車出發。
二十三日(九月十六),星期二,晴,有霧。六時起床,剛洗沐中,文伯之車,已來門外。急會萃行李,帶煙酒各兩大包,衣服鞋襪一箱,罐頭食品,書籍紙筆,絮被草枕各一捆,都是霞的周到文章,於前夜為我們兩人備好的。
登車駛至江邊,七點的輪渡未開。行人滿載了三四船之外,還有兵士,亦載得兩船,候輪船來拖渡過江,因想起汪水雲詩:“三日錢塘潮不至,千軍萬馬渡江來!”的兩句。原詩不知是否如此,但古來戰略,似乎都係由隔岸駐重兵,涉江來襲取杭州的。三國孫吳,五代錢武肅王的軍事策略,都是如此。伯顏滅南宋,師次皋亭,江的兩岸亦駐重兵,故德祐宮中有“三日錢塘潮不至”之歎。若錢江大橋一築成,各地公路一開通,戰略當然是又要大變。
西興上岸,太陽方照到人家的瓦上,計時當未過八點。在岸旁車站內,遍尋公路局借給我們用的車,終尋不著。不得已,隻能打電話向公路局去催,連打兩次,都說五百零九號的雪佛勒車,已於今晨六時過江來了。心裏生了懊惱,覺得首途之日,第一著就不順意,不知此後的台**之遊,結果究將如何。於是就隻能上蕭紹長途汽車站旁的酒店裏去喝酒,以澆抑鬱,以等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