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民營電影發展態勢研究

二、締造電影市場模式的新內容

字體:16+-

幾乎在與華友分手聲明發出的同時,光線公布了未來三年的規劃。其中,光線傳媒明確將光線影業作為核心開展業務。[1]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在當年的采訪中提出將光線影業定位為做成“中國第一電影發行公司”[2]。2010年,光線製作了賀歲檔的重頭影片《花田喜事2010》,又製作發行了《全城戒備》、《精武風雲》等香港大片。雖然最終票房並不盡如人意,但其在發行方麵的實力已經開始顯露。到2011年年底,光線傳媒影視業務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數據顯示,該年光線發行與製作的影片票房總額以5.6億元占據全國國產片總票房的8%,躋身行業前五名、民營電影公司的前三甲。

2012年,光線獲得15.7億元票房,占全國票房比例為9.2%,僅略低於華誼21.58億元票房的12.64%的份額。其中,《四大名捕》、《大海嘯之鯊口逃生》、《銅雀台》、《人再囧途之泰囧》等片成績較好,成功過億。《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以13億元的票房成為年度電影大黑馬,被作為眾多電影營銷課堂中的經典案例。

光線傳媒2013年一季報顯示,企業淨利達到8227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7.3%。電影業務無疑是帶動其上升的主要因素。[3]2013年光線影業製作與發行電影累計總票房達23.3億元,較上年增長46%,占2013年國產片總票房的19%。

光線過去是以電視娛樂節目為主的娛樂傳媒公司,在2004年電視節目業務份額下滑之後,便開始著手新的項目。彼時它的電視節目在全國傳媒網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盡管與華友世紀的聯姻並不成功,但其向以新媒體為龍頭的多媒體內容提供商轉型的步伐並沒有中斷。光線業務包括了電視、報紙、互聯網、無線、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等,如同好萊塢的幾大電影公司,基本依托於傳媒集團,同時發揮主體能動作用。像索尼、20世紀福克斯、華納、派拉蒙、環球等都在傳媒集團旗幟下,具備了較大的發展空間。按照產業化方向走,以傳媒公司來控股電影公司非常有利。電影公司最大的麻煩往往來自現金流,而北京銀行的信貸為光線傳媒保證穩定的現金流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在傳媒集團旗幟下,光線影業與集團下不同媒體之間形成互動。應該說,做電影可以為公司帶來很大的品牌影響力。電影是戰略業務,並非戰術業務。戰術業務的目的是每天都要掙錢,這包括光線的電視和新媒體業務;電影作為戰略業務,除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影響力,其次是內容互動,能夠獲得觀眾的情感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