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鄒賢敏相識交往約莫十七八年了。賢敏是教授,是學者,這些均值得我尊敬,但提到賢敏,在我的心中總是油然地升起一份溫暖,這種溫暖,類似兄長的那種溫暖,親切,信任,有事可以訴說,有牢騷可以發舒,當然,有快樂也可以分享。是這樣一種感覺,這樣一種情誼。不過,我與賢敏也不是經常泡在一起,他有他的工作,有他的生活圈子,我有我的工作,有我的生活圈子。有意思的是,過一段時間,我們總會通通電話,或有機會見一見麵。而且,這一切似乎並不是刻意的安排。
我與賢敏相識是在1991年,柳州。那時,我在浙江大學工作,賢敏在湖北大學。中國馬列文論學會在柳州開年會,主題是什麽我記不得了,我極少參加馬列文論的會議,然而那次我去了。就在會上認識了鄒賢敏,記得似是在會後組織的旅遊活動中,我與來自湖北的與會朋友們走在了一起。賢敏是長沙人,與我是老鄉,很自然地我們就用長沙話交談起來了。雖然我們都不在長沙工作了,但長沙有我們共同熟悉的地方:湘江、嶽麓山、橘子洲、清水塘、坡子街、北正街,還有他就讀過的明德中學。於是,話題就如扯不斷的線,越談越興奮,越談我們的感情也就越近。柳州其實也很好玩,有柳宗元的墓,也有一座在市內的風景優美的山,但我們似都沒有很多興趣去欣賞,更多是在談我們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了。
1994年9月我調到武漢大學哲學係來工作。這個調動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1993年年底,當我動了要離開浙大的心思時,曾經與賢敏商量過,也曾想過去湖北大學,協助賢敏去爭取文藝學的博士點。賢敏自然是歡迎之至,他那時是係主任。湖北大學的文藝學當時也很不錯,除賢敏外,還有好幾位很有水平的教授。如果我去了,也未嚐不可以開創一個新的局麵。當時,我還有幾個選擇,除武大外,還有人大、清華。最後,由於種種因素,主要還是因緣和合吧,去了武大。我將選擇的結果告訴賢敏,賢敏很能理解,雖然他為我去湖大已做了不少工作,但並不因自己一番心血的白費而抱怨我。我記得,在電話中,他一連說,好,好,好。而我一直覺得對不起賢敏。有時,我在想,人生的遭際實在難說。雖然人在行事前,總有一番理性的選擇,但這個選擇是對還是不對,是好還是不好,是很難說的。一直到現在,總還有人在問我,為什麽要離開浙大?我總是一笑答之。無所謂好,也無所謂不好,好與不好,均是自己的感覺。也總是有人說,你如果做某種選擇必然會如何如何,也許是吧,可惜的是,人生從來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