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春風詞客:相忘於江湖

弄潮美學,不讓青年——王世德教授印象

字體:16+-

時光在流逝,這是一條光的波動線,人生所有場景均乘載在這條光的波動線上一一向後馳去,今天變成昨天,昨天變成前天……它們的色彩逐漸發生變化,大都變淡,乃至消失,隻有少數的反倒變濃,變亮,以至永遠不會消失。1980年6月我在昆明參加的全國第一屆美學會議就是這樣的生活場景。

平生開過的會不知多少,在會上結識的人物也不知多少,但大多淡忘了。而1980年6月昆明的會議卻全然不是這樣,會議上的情景一一如繪,會上的重要發言,還有自己的發言,清晰地印在腦海裏。這次會上結識的許多人物,不少竟然成為一輩子的師長、朋友。王世德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

昆明的6月,仍然是春光明媚,差不多每天中午要下一點雨,雨後空氣中總飄著花香,昆明是花城。記得朱光潛先生參加這個會,還在昆明買走一盆花,這花榮幸地乘上飛機,陪著我們的美學泰鬥去了北京。陪朱光潛先生來開會同時也是會議重要代表的是北京大學兩位教授楊辛先生和胡經之先生。因為我會前與朱先生就認識了,此番相見自然格外親切。會議空隙,我去朱先生的住處去看望他老人家。這是一幢小樓,挺雅致的,它屬於昆明軍區招待所,我們的會就在這個招待所開。朱先生住的小屋裏,除朱先生外,還有三位在,其中楊辛、胡經之兩位我已經認識了,還有一位過去不認識的,就是王世德教授了。胡經之教授熱情地將我介紹給王世德教授,原來王世德教授也是北大畢業的。我打量了一下這位教授,嗬,濃眉大眼,神采奕奕,大約一米八的身高,聲音很洪亮,不禁心中暗暗稱奇,學術界也有此等人物,若是在昔日的軍旅或江湖上,乃真英雄也!

昆明的美學會,時間選得好——初夏;地點選得好——昆明軍區招待所。這招待所是一座美麗的園林,園中湖光山色,花樹繁茂,魚鳥親人,特別地讓人心情舒暢。由於這是中國第一屆美學會議,代表們大多過去不認識,此番有緣在一起聚會,都非常願意結交朋友。會議空隙,大家相互走訪,往往一談就熟,好些還成為終生朋友。我那時三十出頭,在這個會上算是小輩了,隻想多拜老師,多求知請教。這回在朱先生的住處又認識了王世德教授,十分高興,特意找了一個時間,專程去王老師的住處拜訪。記得王老師當時住的是一幢小洋樓,他住在樓上。窗外,滿目花樹輕輕地搖曳著藍天,陣陣花香親吻鼻翼。我與王老師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了第一次暢談。從談話,我初步了解了王老師,原來王老師在北大上過文藝學的研究生班,據說那班攻的是副博士學位。當時在這個班講課的,均為國內名家,如朱光潛、蔡儀、楊晦、鄧以蟄、馬采等。從那個時候起,王老師就研究美學了。聽到這裏,我不禁肅然起敬。在我國,從事美學研究,應該說王國維、蔡元培是第一代,朱光潛、宗白華是第二代,李澤厚是第三代,王世德老師應是屬於這一代。昆明會議期間,王世德老師才五十來歲啊,真正的年富力強!王老師興致勃勃地跟我談學習經曆,談他的打算。那時他就說要編一本美學辭典。我驚訝極了,美學辭典太需要了,當然,我也知道,此工作挺難,王老師雖這樣說,對於它是否能做成,我還是將信將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