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聞必須完全真實
(一)真實是新聞的靈魂
真實性獨立於人的主觀之外,具有不依存於人的意識、意誌的客觀必然性,是客觀事物及其自身的變化、發展規律。科學家以畢生精力進行苦心探究的,就是追求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在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所闡發的,也正是對這種本質和規律性的認識。
新聞是現實的直接再現,它體現在所報道內容的真實之中。真實是新聞的靈魂所在,失實或弄虛作假不隻是引起受眾的反感,還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新聞傳播的誕生就是在滿足人們對真實信息需求之上的。歐洲手抄新聞中的商情、船期信息是真實的,才會有人購買,近代新聞事業才因此發展起來。新聞從文學中獨立出來,就在於內容真實而不是虛構,如果與文藝混同就不可能有新聞這一學科。新聞事業的使命是跟蹤反映複雜變幻的現實社會,將事物的運動發展作淋漓盡致的“同構傳播”,以讓偏於社會一寓的個體乃至群體突破原有的束縛,放眼到浩瀚的宇宙中去,廣人之視聽,新人之知識,及時了解周圍環境的各種變遷,麵對新情況重新認識現實世界,規劃下一步藍圖,去追求與創造理想的目標。
新聞在社會中的功能都是建立在真實之上的。如對社會的認識作用來說,新聞隻有真實地報道才能讓人正確地認識世界,更好地創造美好的未來。新聞的真實要求不能出現虛構。原蘇聯名記者波列夫曾采寫過一位模範人物通訊,報紙刊出後,同事們常常開這位模範的玩笑“梳梳頭吧”!弄得他哭笑不得。原來,通訊中有他脫下帽子對著鏡子梳頭發的情節,而他本人卻是個禿頭,頭發從何梳起?波列夫想當然地給人物添上這樣一個生活細節,結果弄成一個笑話。可見,新聞的真實來不得想象虛構,否則將損害新聞的聲譽,也對被報道者及作者帶來不利影響。新聞事業在社會上的地位正是依靠真實的力量,正如列寧所指出的那樣:報紙“應當說真話,因為這是我們的力量所在”,“要向公眾作全麵介紹,闡明真相,不吹噓,不胡誇,也絕不散布謠言和傳播見不得人的小道消息”。[2]羅曼·羅蘭也說過,真實的東西是最美的,它不會使人失望,隻能使人對未來充滿信心。新聞隻有真實才能感染人、征服人,如同眼裏容不下沙子一樣不容玷汙。掩蓋真相或編造的假新聞,即使能使騙人一時,真相大白後必為人唾棄,中外新聞史上都不乏這樣的例子。“客裏空”之所以成為過街老鼠受到新聞界的批判,原因也正在於此。“大躍進”時期,水稻畝產都是七八百斤,為了“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報紙不惜違背新聞的真實性“放衛星”,誇大成畝產幾千斤甚至上萬斤(圖3-1),這種奇聞已淪為新聞史上的一段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