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做最好的自己

懷揣教育情懷,追求理想教育

字體:16+-

鄧雲洲

從教至今已有三十餘年,回想第一次走上講台的情景,依然曆曆在目。三十餘年來,我教過中等師範的學生,教過師範大學的學生,當了十五年的碩士生導師,培養了近四十名研究生。一言以蔽之,這段經曆都是在教學生如何教書。2004年,從一個在大學工作的教育研究者轉變為一名完全中學的校長,轉眼又是十多年過去了。靜下心來思考,教育除了執著和熱愛以外,“怎樣才是好教育”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廣州市教育局亦提出“辦好教育”的主張,我想從個人的角度談點感想。

一、好的教育是需要能夠感動學生和被學生感動的教育

好的教育各有論述,不一而足。有的以社會功能來評價,有的以學生成績來評價,有的以學生身心發展來評價,有的以辦學曆史淵源和文化積澱來評價。這些緯度也許都是好學校必備的要素。從目前教育的稀缺性來說,我個人認為,好的教育是需要能夠感動學生和被學生感動的教育,好的教育是能讓教師感到幸福的教育,好的教育應該有一個能讓師生在精神上追隨的好校長。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感動竟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奢侈品。很多老師抱怨,現在的學生太難感動了;很多學生說,現在的老師太不會感動別人了。細想起來,感動越來越成為教育中的稀缺資源了。我們的教師越來越“工匠化”了,我們無休止地追求一節課的精密程序,殊不知少了感動的課堂就像一具割斷了神經係統的“植物人”,我們可以用“植物人”的麵孔做最精彩的雕塑,但我們誰都知道這裏少了點什麽。

生活需要感動,培養靈魂的教育更需要感動。

你看,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的臉龐,學生們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感動本來就是他們最本真、最天性的表達。沒有了感動,他們的心靈就會鈍化。在大學我教了近十八年的教育學。從誇美紐斯到霍爾巴赫,從杜威到凱洛夫,對教育學知識的掌握倒是越來越紮實了,其所包蘊的“科學”“原則”“技巧”越來越有現代氣息,但就是沒有感動,既不教人如何感動別人,也不教人如何被感動。許多的教育理論工作者們一再販賣著一套套理論,殊不知沒有了情感、沒有了感動,就像人沒有血液一樣。隻有當我們有了感動,有了豐富的感知世界的情感,那些教育技巧與方法才是充滿人性的,才是根植於人的人性光輝之上的,才是有價值的,才是可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