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楊愛綠
修菁
敢闖才有機會
20世紀80年代初,到市裏聽到的一個同齡姐妹的創業演講,激發了楊愛綠內心的“愛拚”因子。“人家能做的,我也能做。”45000元、15位追隨者,楊愛綠開啟了溫州民辦學前教育之門。
教育在線:當一名幼兒園老師是你最初的職業理想嗎?如何和幼兒教育結緣的?
楊愛綠:1979年夏天,我從溫州蕭江高中畢業。校長覺得我聲音不錯,留我在小學部做音樂老師,因為父母都是工人,當時也不知道可以考大學之類的事,覺得能當中學老師也是一份不錯的職業,就這樣我和教育結緣了。當幼兒園老師是因為我沒有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教音樂課幾年後,很快嗓子就出了問題,校長又找到我,說你願意教幼兒園不?
教育在線:當時聽到校長這個建議,你有什麽想法?
楊愛綠:我聽到校長這一建議,反問了他一句:什麽叫“幼兒園”?因為在當時的蕭江鄉沒有一所幼兒園。校長說就是把上小學前的孩子聚集到一起,代父母照管一下。
教育在線:怎麽想到自己創辦幼兒園了呢?
楊愛綠:因為當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溫州蕭江很多家庭都在家開了手工作坊,家裏的孩子沒人照看。後來幼兒園不得不借用小學旁祠堂和租用旁邊的民房作為教室,才能滿足孩子家長的需求,我在這所幼兒園教了四年,發展了四五個班。
1982年下半年,一次跟隨溫州婦聯主席到樂清聽一位退休教師的報告,說的是她帶領7位青年投資1500元租民房辦幼兒園的事,這個報告深深影響了我。回到鄉裏,我和蕭江婦聯主席商量,我想“人家能做的事,我們也能做”,我們也可以自己辦幼兒園,這個想法得到了15位老師的響應,我們每人從家裏拿了3000元錢。但是45000元還不足以辦一所幼兒園,我們又說服了鄉裏的30位企業家,向他們每人借1000元,許諾4年後歸還,並為此刻了一個碑,放在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