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班子成員的角色身份不同,所承擔的任務和工作也不盡相同。有效凝聚力的形成需要領導班子成員各司其職、各謀其政、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完成各自的任務以及領導班子的目標。
一方麵,明確領導班子成員各自的崗位職責。領導班子成員應被安置在合理的崗位上,做到權責相符。使各班子成員找準自身的位置,嚴格按照規章辦事,各司其職、各盡其能,防止權責不清,權責混亂的情況發生。使領導班子成員的行為具有較強的明確性,促進領導班子成員行為的一致性。一個優秀的校長,應做到知人善任,而並不是事必躬親,應把合適的工作交由適合的人來做。校長不能隨意插手幹預,越俎代庖。這一方麵會影響事務的推進進程,不利於工作的開展,更重要的是,會打消成員工作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擾亂正常的運行秩序。明智的校長應是掌握全盤,合理的溝通和協調。做到領導班子之間的合理分工,各司其職才能使成員在自己擅長的職位上發揮自身的最大效用,從而提升自身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對領導班子的認同感,從而增強領導班子的凝聚力。
另一方麵,在明確崗位職責權限的同時,領導班子也應該注重彼此之間的合作和協調。領導班子成員都有自己明確的職責和任務,但每個成員並不是孤立的個體,凝聚力的形成是要形成幾股力量融合的合力,領導班子個人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這就需要彼此之間的通力合作,能夠使領導班子的力量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同樣也會激發個人潛在的能力。領導班子成員之間應該明確各自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處在平等的層次上,校長或書記的權力來源於職位而非個人。“在學校領導班子中,各成員所負的責任雖不同,但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作為校長在班子中承擔主要責任,並不意味著他有居於其他成員之上的特殊權力。”[6]因此,有效的領導班子凝聚力需要成員之間的相互溝通和合作,全體通力合作,形成整體的力量,形成彼此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達成彼此之間的“共情”,保證領導班子凝聚力的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