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現存的健康人格危機和德育危機,我們有何對治方法呢?筆者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實施愛的教育。愛就是最好的教育。著名教育學家裴斯泰洛齊對愛的教育是如此詮釋的:第一層含義是指教育者基於曆史使命感及對教育的熱愛,對教育對象發展可能性的堅定信念,對教育對象表現出真誠的、全身心的、毫無保留的關心與熱愛。第二層含義是指教育者在主動奉獻後,獲得可貴的成果,其受教育對象不僅改掉各種不良習氣,學會自尊自愛,而且樂於助人,乃至造福人群,將愛的情感轉移到他人身上,釋放出愛[7]。這是多理想的狀態啊,這跟北京實驗二小提出的“以愛育愛”的辦學理念是一致的,以老師的愛去培育學生的愛,當學生心中有愛以後,就會改變各種不良習氣,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健康的人格素養。那學校該如何推動愛的教育呢?以下結合小苗的例子來談談。
(一)呼籲家長恰當的愛
每一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否“愛得恰當”就至關重要了。小苗的媽媽很愛孩子,但愛得不恰當。小苗的很大問題是他媽媽造成的,媽媽的改嫁造成了他的失落感和不安全感。媽媽把改嫁的委屈強加到小苗身上,這讓他產生難以承受的心理壓力。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引起媽媽的關注,他才變得性格暴戾,行為怪異。學校要加強與小苗媽媽的溝通,引導她用正確方法對待小苗,用適當方法表達愛,給孩子傳遞正能量。媽媽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心裏真實的想法,蹲下身來聽孩子傾訴,同時自己也推心置腹地與孩子交流,不抱怨、不賭氣、不責怪、不回避。如對於小苗看到爸爸舉刀的一幕,媽媽應該指出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任何問題都不能借助暴力解決,做人要理性,要學會控製自己。如果失控,那後果會不堪設想,甚至會付出一輩子的代價。回到小苗向媽媽舉刀那件事,不妨讓他想想:如果悲劇真的發生了,那他的境況會如何呢?連自己最親的人也離去了,剩下自己一人,這種狀態是他自己想要的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她改嫁懷孕已成為事實了,那她應該改變自己的想法,真心實意地對待丈夫,讓丈夫接受小苗,讓小苗重新享受家庭生活,一家四口快樂地過日子。如果她繼續對婚姻抱有如此功利的心態,難免會產生另一個悲劇,令她未出生的女兒重蹈小苗的覆轍。另一方麵,也要重建小苗媽媽對學校的信任。從小苗媽媽最後投訴學校的行為來看,她已進入一個敏感期,感覺非常無助,才會變得“草木皆兵”。這就說明學校與老師跟她的溝通還不夠,彼此還存在著一些誤會,還不夠充分信任。實際上家長和老師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但為什麽經常會出現矛盾呢?就是信任不夠,所以學校要放下身段,主動與小苗媽媽溝通,大家攜起手來共同教育好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