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校長如何營造育人文化

一、特別的你

字體:16+-

一開始知道小苗的劣跡斑斑時,覺得他很可恨,但了解到他的成長背景後,又覺得他很可憐。才四年級的他,為何會如此地暴戾、霸道、反常、逆反、失控?其實,小苗隻是教師任教過程中的一個個案,作為教育者,我們不得不承認,隨著社會的多元發展和學生學習壓力的與日俱增,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發展均存在不少的危機和問題,甚至會出現跳樓自殺等極端行為。那如何防止危機事件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防患於未然,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這就需要我們去剖析這些問題孩子的不良品德、不良行為和心理障礙的類別和成因。

我國學者孫煜明等人把學生的問題行為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外向型,即攻擊性的行為,這種行為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度、行為粗暴、上課不專心、不遵守紀律、無法與同學友好相處,嚴重者甚至逃學、說謊、欺騙、偷竊、鬥毆等;另一類是內向型的行為,即退縮型的,表現為沉默寡言、膽怯退縮、孤僻離群、神經過敏、煩躁不安、晚上做噩夢、說夢話、失眠等[1]。很明顯,小苗就偏向於外向型、攻擊型的問題行為。小苗這些不良行為絕不是無緣無故、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們有必要分析一下成因。

(一)家庭生活的不幸

近幾年,離婚率不斷攀升,這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有研究表明:離異家庭兒童會表現出諸多不良的行為。如他們的脾氣更暴躁,易於說謊,而且同伴關係不良,存在欺騙等不良行為,其行為問題顯著多於完整家庭兒童。同時父母離異還會影響兒童的人際信任,在他們成年後對人仍存在強烈的不信任感[2]。可以說,家庭生活的不幸是小苗問題行為的主要誘因。小苗三歲時,父母就離異,自此從沒見過爸爸,絲毫沒享受過父愛,他爸爸留給他的唯一印象就是舉刀砍向他母親的一幕,這種暴力行為給小苗的暴戾埋下了伏筆。小苗一直跟媽媽生活,除了媽媽,一個親人都沒有,看到別人爺爺疼、奶奶愛的,小苗心裏非常失落,一點安全感也沒有,這樣才會出現一些反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