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國家出台了一係列政策和措施,鼓勵職業院校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逐漸走向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目的,利用學校和社會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適當安排學生在生產崗位上工作,提高學生對生產崗位與社會的適應能力,由學校、社會、學生共同參與。實踐中,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各職業院校不斷創新工學結合的具體模式。
2003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指出:“以就業為導向,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要實行多樣、靈活、開放的辦學模式,把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結合起來,加強實踐教學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在開展學曆教育的同時,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適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實行靈活的教學和學籍管理製度,方便學生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城鄉分段和職前職後分段完成學業。”2003年《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實施職業院校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的通知》指出,要建立校企合作進行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有效加強相關職業院校與各地推薦的1400多個企事業單位的合作,不斷加強基地建設,擴大基地培養培訓能力。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幹意見》指出:“推動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堅持以能力為本位,優化教學與訓練環節,強化職業能力培養,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實訓時間應不少於半年,中等職業教育應為半年至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