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校友,是母校培育的英才,是母校的驕傲和榮光。培英的傑出校友中有革命誌士,有科壇精英,有學術大師,有體壇驕子,有治國棟梁……他們如同群星閃爍天際,照耀寰宇。
(一)白綠英魂:碧血丹心千古頌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史堅如、韋傑三、陳秋霖……一個個閃光的名字,寫在中國近現代革命的史冊上;一顆顆碧血染紅的丹心,永遠激**著後來者的靈魂。
1.長眠於黃花崗的反清義士史堅如
史堅如烈士,1879年5月5日生於廣東番禺縣,1898年入讀培英中學。
史堅如烈士1900年為反清而犧牲。孫中山先生追授他為“大將軍”,並為他建祠於黃花崗,親撰碑文,稱史堅如“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
史堅如烈士是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的後裔,其曾祖、祖父及父親均以道德詩文為時人所推重,著作甚豐。烈士名文緯,字經如,後改堅如,以示革命的決心。烈士小時便有文名,且容貌俊秀,舉止得體。然而自幼多病,沉默寡言,雖潛心學習,卻不務功名,對經書及八股尤為厭惡,對史跡兵書卻樂而不疲,喜好探究古今成敗的原因和中外兵家的戰果。
1898年戊戌變法因慈禧發動政變而宣告失敗,此事又一次刺痛了史堅如,更感清政府無望,尤其痛恨慈禧,怒斥“此老婦真可殺”。他認為“今天的中國,猶如幾千年的破屋,已腐朽得不可收拾,隻有整個推翻重建新屋。現在許多人都在談變法、談改良,實際上都是已支離破碎的東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問題”。可能就在此時,他的思想開始發生了從愛國到革命的變化。
他雖已決定推翻清朝,但苦於沒有機會,想和江湖豪客接近,一則沒有錢,二則覺得他們的行為靠不住,不足以成大事。這時,他發現了在花地有一所美國人創辦的格致書院(即培英中學和嶺南大學的前身)。“我便進去試讀,從那時起,我開始物色同誌。同學中覺悟青年也不少,課餘我們談革命,談孫文光先生的革命主張,並且非常迫切地企望瞻仰我們的領袖孫先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