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兒童言語自我認知發生的年齡特點
在縱向研究中嬰兒言語自我認知的發生時間是直接獲得的。結果發現,15名嬰兒說自己的名字的平均年齡為19.80個月(SD =1.60);嬰兒說與“我”有關的詞句的最早年齡為20.25個月,至實驗結束時止,仍有4名嬰兒未使用與“我”有關的詞句。橫向研究發現,嬰兒言語自我認知表現出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的趨勢。14個月和15個月的嬰兒全部沒有出現自我參照言語;16個月開始,有部分嬰兒使用名字來指代自己,但沒有嬰兒用“我”來表示自己;18個月時,有些嬰兒開始使用“我”及與“我”有關的詞句。21個月的嬰兒言語自我認知者與未認知者的人數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但是,直到24個月,使用與“我”有關的詞句的人數才顯著多於未使用與“我”有關的詞句的人數。我們擬從嬰兒期神經生理和語言發展來理解嬰兒言語自我認知的發生。喀戎(Chiron)等通過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術(PET)研究了整個兒童時期的大腦血流,結果發現,1歲嬰兒的大腦右半球血流量較大,從1歲開始直到3歲,大腦半球、感覺運動區及頂顳葉的血流量持續增加。伴隨著參與語言功能的頂顳葉的發展,1~3歲嬰兒語言發展迅速,這就為言語自我認知的發生奠定了基礎。
縱向研究發現嬰兒言語自我認知經曆了從使用名字表示自己(如“某某吃飯”)到使用第一人稱表示自己(如“我吃飯”)的發展變化。這個結果與安南耶夫的理論相一致。安南耶夫指出,專有名詞的使用,從發生學的觀點看,是兒童意識發展中的巨大飛躍,是過渡到把自己當作固定的整體從變化著的動作的連續進程中分出來,這就使兒童主動口述自己的名字不同於他對成人喊他的名字的感覺反應。從主要使用專有名詞,轉到使用比較抽象的名詞,如“我”“我們”,特別是“我”,這一轉變是自我意識最初形成的言語表現特征。安南耶夫認為,“兒童用言語標記自己時,能從用自己的名字稱呼自己轉變為第一人稱,是自我意識發展的巨大進展,這是從關於他自己本人的表象轉到關於他自己本人的思想的一定程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