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實效,是近年來教育領導研究的核心問題。雷斯伍德等人在關於領導研究的七大聲明中,學校領導是僅次於課堂教學的,是對學生學習產生影響的第二大因素。[88]賀靈傑近來把領導與學生學習之間的關聯的研究取向研究稱為“為了學習的領導”。這一術語融合了教學型領導、轉變型領導及分享型領導的特征,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表明,領導者如何發揮領導功能,不同的類型的領導研究如何聯係並作用於學生學習或組織發展。同樣的,校本課程領導,對學生學習或組織發展是否有實際效果,也是課程領導者們麵臨的直接挑戰。
教學領導與轉變型領導的許多實證研究都表明,領導者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顯著的、間接的,這種影響的作用是通過教師責任、學校文化、工作滿意度,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對學生間接產生影響。[89]雷斯伍德等人在一項為期五年的縱向研究中,前後調查來自加拿大某省的1200名校長和72所學校,以及199所學校的1445位教師。他們歸納了領導影響學生學習的四種途徑:(1)理性路徑(rational path),即通過作用於學校教育的“技術核心”—教師的課程、教學、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來影響學生學習,包括教室和學校兩個層麵。(2)情緒路徑,主要指領導者通過影響教師的情感、情緒狀態等來影響學生學習,包括個人的和集體的情緒,其中後者包含兩個維度:教師的集體效能感(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以及同事、學生及家長之間的信任。(3)組織路徑,主要是指通過作用於學校結構、文化、政策及標準的操作程序這些組織特征來影響學生學習,包括教學時間以及專業學習社群兩個變量。(4)家庭路徑,指家庭中與學生學習有關的影響,包括學生在家中使用計算機情況和家長說明兩個變量。結果表明,四種路徑與學生學習的相關性不同,其中組織路徑與學生成績之間無關,理性路徑與情緒路徑具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並且略高於家庭路徑的相關性。[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