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校本課程開發

二、校本課程開發中的學生評價方式

字體:16+-

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很多教育工作者在理論上和實踐中對學生評價的具體方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各種各樣的新模式、新方法層出不窮,如質性評價、表現性評價、真實性評價、另類評價、實作評價、檔案袋評價、成長記錄袋評價、動態評價、多元智能評價、成功智力評價等,可謂異彩紛呈。結合校本課程開發的性質及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校本課程開發中的學生評價宜采取多元化方式,收集學生學習結果與平時學習情形的表現資料,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成長,同時注重質與量的評價,兼重形成性和總結性評價。在此介紹表現性評價、檔案袋評價和動態評價三種方式。這三種方式,不僅符合當前學生評價改革的基本方向,更契合校本課程情境性、動態性、靈活性的特性,也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和推廣運用價值。

(一)表現性評價(performance assessment)

1.表現性評價的內涵

作為對人的工作潛能進行評價的一種手段,表現性評價並不是在教育領域最先提出並得到運用的,它最早運用於心理學領域和企業管理領域。例如,在非言語的心理測試中,主試者通過觀察被試者動手操作具體的實物而對其某種技能進行評價;在工廠裏,主管人員通過觀察雇員在完成一項特殊任務時的表現來對雇員的工作做出評價。直到20世紀40年代,教育評價學家才開始對表現性評價產生興趣並加以研究。六七十年代以後,表現性評價得到迅速發展,成為今天國內外基礎教育評價中廣泛應用的一種評價方式。表現性評價是指教師在學生完成一項具體的學習任務過程中,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技能和學習成果等進行的實際考查。[18]它通過可直接觀察的實際行為表現來考查一個人掌握有關知識、技能或具備某種態度的程度,重在考查一個人將知識、理解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能力或者使用有關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重在考查一個人對有關知識信息的積累。[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