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敘事研究概述
所謂敘事,即講述故事,就是陳述人、動物、宇宙空間各種生命事物身上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它是人們將各種經驗組織成有現實意義的事件的基本方式。敘事研究作為教師的研究方法運用於教育領域,是20世紀80年代由加拿大的幾位課程學者倡導的。他們認為:教師從事實踐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說出和不斷說出一個個“真實的故事”。源於這一研究方法的實用價值,很快引起了教師培訓係統的關注。教育敘事研究是指以敘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麽,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麽做,它隻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麽或應該怎麽做。
按照我們的定義,敘事研究指的是任何運用或者分析敘事資料的研究。這些資料可以作為故事形式(通過訪談或者文學作品提供的生活故事)而收集,或者以另外一種不同的形式(人類學家記錄他或她所觀察故事的田野劄記或者個人信件)而收集。它可以是研究的目的,或者是研究其他問題的手段。其用途可能有:做群體間的比較分析,了解一種社會現象或者一段曆史,探究個性等。我們所提出的模式,能用於分析從文學作品到日記、自傳、晤談,或者由訪談而獲取的口述生活故事之類的廣泛的敘事譜係。自然地,這類研究屬於不同的學科領域:文學、曆史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
敘事主義者相信:人類經驗基本上是故事經驗;人類不僅以故事而生,而且是故事的組織者。進而,我們可以相信,研究人的最佳方式是抓住人類經驗的故事性特征,記錄有關教育經驗故事的同時,撰寫有關教育經驗的其他闡述性故事。這種複雜的撰寫故事的過程就被稱為敘事。寫得好的故事接近經驗,因為他們是人類經驗的表述,同時它們也接近理論,因為它們給出的敘事對參與者和讀者有教育意義。相對以往的所謂科學化的研究而言,敘事研究強調與人類經驗的聯係。活生生的經驗本身是敘事始終關注的問題,所謂敘事研究其實就是要回歸各種各樣的教育經驗,或者說教育經驗的活水源頭,從而將教育研究工作落實為“耐心的田野勞作”,並使研究者、事件當事人以及讀者在日常生活的敘事研究中理解教育經驗的豐富意義。也許隨著敘事研究規模的逐漸擴大,中國教育空間裏的種種喧嘩與沉默之間的關係及其變化,都將被靈活生動的敘事語言記錄下來,而研究者與讀者對於中國教育經驗的領悟與思索也必將隨之變得更加豐富和深刻。但是我們還要進而重申,教育研究運用敘事的方法,並不僅為了改變一下教育研究的樣式。敘事方法的運用是一種教育經驗的呈現方式,而對於敘事的探究則實質上在於尋找一條能夠更好地呈現乃至穿透經驗的語言方式或理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