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曾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在文德路小學,會欣然忘食的,是那些可愛的書蟲。
(一)小書蟲的“小販眾生相”
六年級的林沛蕾同學就是一個小書蟲。在《那些日子,那些神一般的小販》一文中,小蕾用她最美好的筆觸寫下了小販的眾生相。
文章開頭是這麽寫的:
小販處處都有,而且是生活中不可缺失的角色……小販,一種生活中的天才人物……
在一個孩子的心目中,原來,那些讓我們感到膩煩的小販竟然如此可愛。小蕾更是以“那些日子,那些默契的小販”“那些日子,那些互相幫助的小販”“那些日子,那些無私的小販”“那些日子,那些天才設計的小販”寫出了平凡而生動的小販群像……
文章的結尾一部分,是“那些日子,那些別人筆下的小販”。小蕾是這麽寫的:
《父與子全集》裏有一頁,是說父與子成名了,但他們不習慣吃王宮裏的東西,到路邊攤去買了熱狗和麵包,他們還是覺得自己習慣的東西好吃。
楊紅櫻的《馬小跳係列》裏有一幕:毛超說:“這可不一樣,好比學校食堂大師傅,就比門外炒飯攤炒得難吃得多。”對此我深表同意。
《意林》有一期寫道:“我媽媽為了我上學,成為一個在路邊攤賣果子的小販……”
《讀者》有一期寫道:“那些香氣四溢的小巷,那些刺激的黑暗料理,已經成為我記憶裏的一頁,就算我再回到那裏,也回不去那青蔥的記憶……”
對於很多人都用隻言片語描寫過那些平凡的小販,孩子通過閱讀,用他們獨特的手法寫出了不一樣的小販。
(二)小書蟲“蛀進書魂裏”
再來看看幾個小鏡頭,我們會發現,“文德小書蟲”都“蛀進書魂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