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工智能的概念出現的曆史不過短短數十年,但是人們對人工智能的追求始終貫穿於人類文明的曆史進程之中,或幻想或嚐試,各種形式的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探索在人類曆史中從未間斷過。
最初人類先民對人工智能的渴望是體現在諸多預言和神話傳說之中的。古希臘詩人荷馬在史詩《伊利亞特》中塑造了鍛造之神赫菲斯托斯的形象(圖1-1),希臘神話中出現過的很多著名的武器和工藝品,如宙斯的閃電長矛、波塞冬的三叉戟、太陽神赫裏阿斯的太陽馬車等都是他製造的。傳說他製作了一組金質的女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能幫助他完成高難度的鑄造工作,甚至能開口說話。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所著的《變形記》中描述了一位雕刻家皮格馬利翁,他愛上了自己所刻的雕像伽拉忒亞,愛神維納斯為之感動,把生命賦予了雕像(圖1-2)。這種將意識賦予無生命物質的故事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也屢見不鮮。很多先秦古籍中都有關於女媧的記載,傳說她用黃泥仿照自己的形象捏製,並賦予它們生命,創造了人類社會。著名的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在中國家喻戶曉,其中的主要形象之一孫悟空也是東勝神洲花果山上的靈石所化。
圖1-1
圖1-2
19世紀的幻想小說,如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和卡雷爾·恰佩克的《羅素姆的萬能機器人》等,也描述過人造人和會思考的機器之類的題材。這樣的幻想故事從古到今層出不窮,時至今日,這類題材依然是科幻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重要元素。由此可見,實現人工智能一直是人類的一個美好願景。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製造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不滿足人工智能僅僅存在於想象之中,而是開始嚐試製造具有一定行動能力的自動機械。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家達·芬奇不僅留下世人所熟知的《蒙娜麗莎》等畫作,人們在他的手稿中,還發現了靠風能和水力驅動的人形機器人的設計草圖,後人甚至根據草圖,複原了這個能夠做出一些簡單動作的“機器武士”(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