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陶先生,我想起了一九三八年二月,我們同出席倫敦世界反侵略大會的時候,一同去瞻拜馬克思的墳墓,我們在一片荒塚裏,找尋了幾遍,才發現恩格斯所題的墓誌,而驚歎這一曠世偉人之墓,竟然這樣平凡。這象征著生要和大眾打成一片,死也要和大眾打成一片,才是真正的偉大。這和陶先生要智識分子站在人民大眾之中,為人民大眾服務,做人民大眾的“人中人”,而不是站在人民大眾頭上,做人上人之思想,是相符合的。陶先生崇拜馬克思的辯證唯物論。從他把自己“知行”的名字,顛倒過來,改為“行知”,就是一個證明。他把王陽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唯心論,改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唯物論。這就表現他得到了馬克思的正確的思想方法。
回憶陶先生,我想起了一九三九年,我們同往北碚的時候,他為我說明辦育才學校的意思,是在於培養人才之幼苗,使得有特殊才能的幼苗,不致枯萎,而能夠發展。特別是為了老百姓的窮苦孩子,為了有才能而窮苦的或身有缺憾的孩子。為了引導學生們團結起來做追求真理的小學生,團結做自覺覺人的小先生,團結起來做手腦雙用的小工人,團結起來做反抗侵略的小戰士。經過陶先生的苦心孤詣,艱苦經營,六七年來,育才學校日益壯大了,這真是“有誌者事竟成”。
回憶陶先生,我想起了今年三月,他對我說,要在上海及各大都市去發展社會大學。他說:“我估計中國全國有四百萬職業青年需要社會大學幫助他們進修。我們應該在全國展開社會大學運動。在各大都市建立夜大學和早晨大學來應濟這廣大的需要。”他又改孔子“大學之道:在明民德,在親民,在止於人民之幸福”。他認為:“社會大學之道:首先要明白人民的大德;其次要親近老百姓;第三要為人民造幸福。”他說:“社會大學有兩種:一是有形的,二是無形的。社會大學運動要是把有形的普及出去,並要給無形的一個正式的承認,使每一個人都承認這無形的社會大學之存在,隨時隨地隨事進行學習。無形社會大學是隻有社會而沒有‘大學’之名。它是以青天為頂,大地為底,二十八宿為圍牆,人類都是同學,依‘會的教人,不會的跟人學’之原則說來,人類都是先生,而且都是學生,新世界創造是我們的主要的課程”。這種“民胞物與”,“各盡所能”之設計,不能不承認其偉大。